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听不到的爱散文

听不到的爱散文

那天早晨去父母家拿母亲腌好的鸡蛋,提前打过电话,母亲说她正在超市买菜,已经帮我装好,让我过去拿就好。上班的路上,弯到父母家,先是看到父亲的“老爷自行车”停在楼下的小树下旁,于是放心地上楼敲门。

敲门,拍门没有一点回应,我不耐烦地连着按门铃,一阵响亮的门铃过后,于是我伏在门边倾听,满以为会听到父亲的脚步声,却没有听到任何声音。我知道,自行车是腿脚不好的父亲的腿,自行车在,他肯定在。或许他现在可能是在厨房或者北阳台,耳朵有点聋的他,根本就听不到我的敲门声。

没办法,我再次来到楼下,站在父亲的自行车旁,抬头看向二楼的父母家,正好看到父亲在北阳台。夏日的清晨已经很热了,穿着白色的跨带背心的他正在拿着抹布擦拭北阳台的木箱子和窗台。今年七十岁的他动作非常缓慢,一下,一下,一下的,仿佛电视剧里的动作慢放。我没有喊他,并不是怕他听不到,而是舍不得打扰父亲这种看似单调实则充实的劳动快乐,于是,我就站在楼下继续看他。

北阳台放着两个母亲结婚的陪嫁箱子,里面放着陈年旧衣服,每一件都满是回忆,虽然现在已经不能穿了,但母亲总是舍不得送人或者扔掉。箱子上面放着大大小小的盘子、筐篓,放着父亲从或远或近的菜市场采购回来的绿色健康果蔬。北阳台的窗户外面是一圈铁艺护栏,下面突出一块,放着父亲的花宝贝——各种各样的仙人球。

父亲擦完箱子,又擦窗台,还隔着纱窗看外面的仙人球,但他就是没有看到站在树下的我,此刻他沉浸在收拾家的安逸当中。隔着两层楼的距离,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知道,虽然只是做这样一点点的事情,他肯定已经是满头大汗,毕竟年龄不饶人,更何况,每多站一会儿,多走一步,他已经严重磨损的膝关节都会反射给他已经陪伴他很多年的剧烈疼痛。

想到这里,我的泪在眼眶里打转,女儿们都长大了,父母却老了,纵然我们有再多的爱,也不能做到时时刻刻的陪伴。这就是成长的无奈,错过的何止是一段相守的时光,而是一次次爱的表达。

母亲仿佛猜想到耳背的父亲会听不到我的敲门声,她拖着胖胖的身子,双手拎着菜一路小跑地赶了回来。

看到站在树下的我,看到依然在擦窗台的父亲,母亲习惯性地唠叨,你爸爸这耳朵太背了,耳背心也背呀,我都告诉他你要来,也知不道去门口等着。我连忙说没事,我又不心急上班,真的没事。

进门之后,我径直走到北阳台,果然,我看到父亲满头大汗,露出的双膝上,贴着厚厚的膏药,他一只手撑在箱子边上,一只手仍在吃力地擦着窗框。看到我,他连忙说,鸡蛋在餐桌上,你娘已经装好了,你快拿着上班去吧!别迟到了。

母亲跟过来,将菜放到箱子上,继续唠叨,你也不听着,让孩子站在楼下等了那么久,迟到也是你闹的。可父亲并没有听到这些,他摇晃着身子走到厨房,开始查看玉米粥熬得怎么样。母亲则打开冰柜帮我拿馒头,还说买的豆角很新鲜,也让我拿一些。

听到这些,我特别想留下来,帮父母收拾一下家,听听他们的唠叨,也许我的回应父亲根本听不到,但我可以坐在那儿,倾听着,他就特别开心。

但我又必须走,上班的时间快到了。母亲手脚麻利地帮我收拾好,然后送我到家门口。父亲这个时候,已经打开电视在记录天气预报,这是他的习惯,就像他每天都要去擦拭家具,每天都要做一日三餐,每天都要骑自行车去遛弯一样的习惯。

母亲回望了一下,说,你爸爸就是老了,耳朵越来越背了。跟你奶奶真是一样。我“嗯”了一声,匆忙地下楼。

再次回望北阳台,这时,已经换做母亲站在那儿,她向着我摆摆手,我则大声地说“走了哈”,我并不知道她是否听到,就像她在北阳台的叮嘱我也并不见得都听到心里去,但有机会说,自己就舒服,即便听不到,也是爱。

几年前,我在某网站的问答版块做“孩子教育”方面的回答,这是一个纯粹义务服务的过程,并没有任何的物质收获,但我却做了两年多。支撑我的就是同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和孩子家长的交流沟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貌似是对方在提问,我在回答,其实,在看到问题并根据自己经验作答的时候,也是对我自己过去的一次梳理,曾经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当时是怎么办的,这样的得与失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其中一些加成QQ好友,一直聊了这么多年。曾经的初中生现在已经是高中生,曾经的高中生现在已经步入了大学校门,曾经的孩子家长,现在他们的孩子也像我的孩子一样,长大了。

因为曾经帮助过他们,他们一直对我很信任,虽然我现在已经不做问答的工作,但他们依然会用留言的方法说出他们此时此刻的困惑,我也会根据我的所知,给他们一些帮助。

最近我写了一篇小说《对不起,我从现在开始爱你》放到我的空间,出乎我意料的是,这篇小说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多人纷纷留下中肯的评论,也有一些朋友给我留言。其中就有这样一个朋友,她说,看到这篇小说很触动,她现在就是在犹豫是否要离婚,而脱离这个没有爱的家,但看到我小说中离婚离家的女人对孩子的想念,她犹豫了,她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选择是正确的。

说实话,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小说来源于现实,但现实远远比小说复杂和不可捉摸。尤其面对一个家庭是否存在的选择,我并没有直接说出我的建议,而是一直在问她,为什么要离婚呢?你有什么困难吗?

仿佛是压抑得太久了,在询问我好几次你现在是否有空,并得到我肯定的回答之后,她开始说起她的婚姻。从开始父母并不同意自己坚持跟丈夫结婚,到婚后生育了一个聋哑儿而遭到丈夫的嫌弃,再到现在丈夫对她非打即骂让她不堪忍受,真的是听得我毛骨悚然。我宁愿这一切都是只是停留在小说中,现实依然是美好的人间,但当这一切真的出现时,我知道,这是不可逃避的,是别无选择的,不管是什么,我们都必须面对。

说了很多,她仿佛平静了一些,她说,想分手,却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孩子还那么小,如果自己也走了,谁会爱他呢?如果要带他走,丈夫又是万万不会许可,这让她陷入两难。

我说,孩子是无辜的,不要轻易放开孩子的手。

她说,是呢?孩子太可怜了,他是先天性耳聋,并且是没有耳廓的那种,连助听器都不能佩戴,一辈子都将活在没有声音的世界。

听到这里,我感觉心好沉,我好想帮助她,但自己确实没有相关的教育经验,于是,我只能凭借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在电视中看到的一些来给她建议:你是否听说过手语、唇语。手语是聋哑人的语言,你如果可以就去新华书店买一些资料自己教他,等孩子够了年龄,就送他到特殊学校。唇语,是通过观察人说话时的唇形而分辨的一种语言,这个比较难,应该也是需要专业的培训才可以做到。你不要放弃,慢慢来,一点点地教孩子,只要有爱,即便他听不到,也可以感受得到。

她说,姐姐你都不知道,孩子被别的孩子歧视,被自己的爸爸嫌弃,他真是太可怜了,我说什么他也不懂,他自己胡乱的表达,我也不懂,我们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一样,我到底要如何走进他的心呢?我们到底要如何开始呢?

在跟她聊天的同时,我开始百度,百度到很多手语的教程和书籍,当我得知她家在农村之时,我开始在“卓越网”帮她查找书籍资料,想买了送给她。还没有等我说,她仿佛发现新大陆一样地惊喜地说,真好呀,还有这样的书呀,我一定要赶紧去买,谢谢,谢谢,真是太感谢了。

她还说,自己会在网络上买,也可以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买,只要可以帮助到孩子,做什么她都愿意。

听到这里,我收起自己已经到嘴边的话,她需要的是一个方向,也是一个倾听者。如果过度的帮助,可能会让她感觉到距离感,或者给她一种压力,反而会让她无所适从。

这时,她已经不再说离婚的话,满心欢喜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来。

我想,相对于丈夫的失望,对孩子的愧疚更加让她伤感,爱,却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无边无际的折磨。孩子的聋哑是不可预知的,是一场意外,但如果选择放弃,那么就会变成一生的伤,一生的痛。

看到她如此,我的心里很安慰,为了这个身处不幸婚姻之中的女人,也为了那个听不到一切的孩子。还好,有爱,虽然他听不到。

前不久,结识了一个网友,我是一个现实生活中非常喜欢笑的女子,也希望所有有缘相识的人,都可以快快乐乐的。

那个网友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但偏巧家在农村买书很不方便。我呢,也是一个喜欢书的人,但很多书买回来,真的就是束之高阁,很少去重复看,于是,我就想着爱书并不在乎永永远远地拥有,而在乎是否遇到喜欢读懂它的人。

于是,我主动说,我送给你一本《流年》吧,因着对《流年》的喜爱,他非常开心地答应了。很快,我选择了顺丰快递,将书发送了出去。他也很快回复说,接收到了书,说很喜欢。我因为这样的分享很开心。

过几天,我又想给他其他的书,于是再次发快递给他,他说,你发吧,我去拿。

我下意识地问:去哪儿拿?

他说因为他的家在农村,快递是不送的,甚至县城都不送,只能去市区的中转站拿。我问他需要花多少路费,他说从他家到市区的车票单程是20左右,还要打车往返需要三十多,这样再坐车回来。拿一次快递需要70多元。

听到他这样的解释,我的心突然抽紧了,我又问:那《流年》也是这样拿回来的吗?

他说,姐姐没事的,我正好去市里办事,顺带去拿的。

他说的轻描淡写,仿佛不想让我有负担,但我却在心里快速地计算,即便去市里是办事,但打车去拿的三十元也是额外付出的。也就是说,我的一本《流年》,让原本收入就很微薄的他,居然付出了这么多。

我赶紧询问,什么快递可以到家里,贵一些也行。他一直说没有事情的,只要有书看就开心呢!

看他不说,我突然想起来,对于偏远的地区,是任何快递都不能到达的。可是我的快递已经发出,是不能收回的,这样又该怎么办呢?于是,我上网查询快递网点,咨询我们沧州和对方城市的快递服务电话,得到的回答都是只能送到城市的中转站,自己上门来取。

我又问其他朋友,他们告知可以转“邮政小包”,这样可以送到距离他比较近的乡镇,这样他即便不能在家收取,但也不用花那么多钱和时间去市里拿。

于是,我又联系快递客服,告之快递号,并用给对方付相等数额的手机费的方法,将快递转了“邮政小包”,并在7天的焦灼等待后,这几本书,终于传达到他的手中。

他说感谢,我则说收到就好。

我并没有跟他说这其中的曲折,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以后再给他快递,会选择更加适合的方法。

这份爱,我不曾说过,远隔千山万水的他也无从听到,但爱,存在,彼此都懂得。

昨天丈夫的奶奶过“三七”,因为工作未能回去,所以我们打电话说抱歉。婆婆说你们忙工作就好,奶奶生前知道你们的好,现在你们即便不能回来,她也不会怪你们的,放心吧!

听到婆婆这样说,我的心里酸酸的.,奶奶虽然九十一岁高龄,属于无疾而终、寿终正寝。但对于我们这些子孙来说,依然是那样的恋恋不舍。

奶奶一***生育了八个孩子,其中存活下来六个,三男三女,三个男孩下面是三个女孩,最小的女儿跟大孙子同龄。然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玄孙今年五岁,已经是五世同堂。

爷爷在十年前去世,原本两个人在一边单独过日子,现在只剩下她自己,所以就将老屋半卖半送给了远侄,自己跟几个孩子轮流生活。我公公行二,大爷早就去世。奶奶会自己心中有数地决定在谁家住多久,保准不偏不向,谁家也住不久,谁家也去住。

爷爷在世时,奶奶身体不好,一直病歪歪的,爷爷突发脑淤血去世之后,她反而像换了一个人,除去腿脚不太好,需要拄着拐杖之外,耳不聋、眼不花,不仅生活可以自理,还可以顺带帮着看看家,照顾一下年幼的玄孙子。

遇到家里有什么事情,她就像一个“佘太君”一样,说了就算,说得还特别在理,不偏不倚,让所有的儿女都很服气。即便有什么小矛盾,经她两边和稀泥,很快双方都会喜笑颜开,和好如初。

年,两个儿子家一家一年;到她感觉自己身子不行之时,她说什么也不来我公公家。大家都猜想,因为爷爷去世是在公公家,她这是预感到自己身子不好,要在三叔家终老,这样,两个儿子家,一家一个。

其实,儿女们并不在乎这些,看到日渐衰弱的奶奶,三个姑姑还有公公婆婆,叔叔婶婶,分工合作,有寸步不离她身边的,还有很多去安排杂事的,比如去请哪里的大夫,去哪儿买奶奶想吃什么东西,还有为了让奶奶更舒服,哪个去帮她新做轻薄暖和的被子。在看到奶奶一日不如一日之时,他们无奈地凑在一起商量奶奶的后事。未语泪先流,一边安排,一边都在安抚自己:没事,这是冲喜,她一定会好起来的。

原本打算出去打工的,也都改变了计划,不管一天多忙,每天晚上都要过去看看。奶奶一直很清醒,她的卧床不起加速了她的衰老,因为心脏衰竭,憋气,她只能趴着睡觉。谁去了,就跟她说说话,逗她开开心。记得我们去看她,说起五世同堂来,奶奶还掰着自己的手指头数五辈孙。数了好几遍都是四辈,说什么也想不起五辈来,我们都说算了,都是老古董了,忘记就忘记了。可奶奶沉思良久,终于开心地说:我想起来了,是孙子、重孙、累孙、牛毛孙、耷拉孙,正好五辈孙。

我扳着手指头数了数,还真是这样,我说:如果见到五辈孙,至少要活到一百多岁呀!一般人还真是见不到。

奶奶说一会儿话就累了,迷迷糊糊地睡去,我们也告辞出来。丈夫忍不住感叹,哎,岁月真是可怕,这就这样一点点地抽去一个人的生命,让看着的人毫无办法。

之后,无法进食,也承受不起输液的奶奶,一点点地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当夜半消息传来,我们打开家里的灯,开始收拾衣物准备回家。

丈夫忍不住泪流,我则说:奶奶一辈子享福,是好命呢!可是我的耳畔又响起奶奶的话:你们来了呀!住下别走了。这是每次我们回去她会说的话,每次都盼着我们多住些日子;你回去给你妈妈带好呀!这是我们每次走之时,她会拉着我的手说的话,奶奶并没有见过我的母亲,但她选择用这样的方法来表达对我以及我的全家的关爱。虽然只是一句叮咛,但却让我读懂其中的挂牵和爱。

奶奶走了,再回家门口少了一个守望的身影。奶奶去了,爷爷自此不再孤单。他们相守了那么久,分别了那么久,终于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了。

望着那个覆盖花圈白纸的坟茔,我想说的什么,但没有说,我知道奶奶听不到,但她依然会懂,会一如往昔地看着我们,护着我们。

逝水流年社团属于江山,成立两年又九个月,现在已经发文,12137篇,其中精品6954篇,绝品31篇。流年有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城市的编辑30人,有顾问、评论督导评论部长及评论员十余人,还有上百名固定作者,目前在江山48个社团中,排名第一。

这些是关于逝水流年的数字,对于初入流年的人来说,这些数字代表着流年的地位,但对于我们这些扎根于此的流年人来说,这些都是一个又一个用心留下的印记,每一篇文章,每一次品读,每一次评论,编辑都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真心。虚心面对夸奖和赞赏,诚恳接受批评和建议,就是在大家的呵护和鼓励中,流年一天一天地茁壮成长起来。

流年变成了所有流年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变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侵入流年人的家庭,成为每个流年家庭的一份子。丈夫会心生醋意,连连表示嫉妒,妻子会窥探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丈夫的心,孩子会逐渐懂得父亲或者母亲从事的职业是多么的光荣,父母会慢慢了解到,孩子们的书写,不仅仅是一种娱乐。

描写家人,描写去过的地方,描写种种生活的感悟,描写取材自生活的小说、故事,当挥舞指尖之时,我们都在描写自己,这个对家人感恩,对生活珍惜的我们,何尝不是我们的父母妻子丈夫子女希望看到的吗?我们在描写,也在分享,满满的正能量一经发表,就会成几何倍数一般地发散出去,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

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写作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流年存在意义的所在,更是江山存在意义的所在。在一片网络嘈杂大海中,坚持素洁的自己,在一片冰冷与漠视的空气中,宣传爱的真谛,在每一个生命的旅程中,开放一朵温暖的花,这朵花无需妖艳、无需浓香,只要散发着温暖的馨香,便足以。

这种爱,无需说起,也无需听到,存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