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城门几丈高纪录片分析

城门几丈高纪录片分析

《城门几丈高》纪录片分析如下:

《城门几丈高》中使用了大量的城市原始影音资料,并将这些历史资料以现代手段进行重新编排。如在第一集《朝天门》中,一开场便是“黑场”配上一段由一位德国外交官在一百多年前使用蜡盘录音机记录的川江 “船工号子”。紧随着这段音乐出现的,便是一组由远及近的长江三峡历史照片。

这组照片的编排,采用了电影中常用的开场镜头远景至近景的编排顺序,形成静态蒙太奇效果,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弓身穿行在峡江两岸的船工身上。在本片中,使用了大量的历史影像讲述故事,这些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大学网站以及一些私人收藏的重庆老照片,通过数字技术“脉动起来”,让远去的历史鲜活起来。

这样的影像呈现手法,不但使画面语言更加丰富、更有冲击力,而且为观众筑就了一条连结历史原貌与现实原态的路径。

声音是纪录片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体现场景真实感的重要手段。《城门几丈高》对声音的运用,可谓独具匠心。编导在声音设计时,注重了音乐的丰富性、统一性与地域性的巧妙组合,使其成为本片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片头片尾的《重庆歌》和《城门谣》这两首歌曲外,片中出现的其他17首音乐也全部由专业音乐人为本片量身打造,成为全片主旨表达的重要符号和手段。该片音乐的丰富性和统一性成为了审美特征的突出点,既成就了纪录片的主题表达,帮助观众识别和深化了城门记忆主题主线,也是本片不可或缺的听觉标识,纪录片的片名也正是由广为传唱的《城门谣》中的歌词得来。

同时,在许多静态画面中配上音响效果,增强感染力与传播效果。如在《朝天门》中英国翻译官马嘉理枪杀土著居民的绘画影像中添加手枪开枪的声音,《龙门阵》中重庆居民修缮房屋时钉钉子的声音,各个分集中照片切换时,照相机的快门声等等,在影像的帧帧重现与声声回响中,使观众穿越时光身临其境。

与此同时,本片大量引用英国商人立德乐、著名作家茅盾与国民政府官员陈克文等人日记、散文的原文,作为历史影像的辅助“解说词”。这种双重互文的纪实性史料运用,为《城门几丈高》的真实维度、思辨厚度、人文高度提供了交替印证、渐次延展的立体表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