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尽心就是完美--林清玄《玄想》

尽心就是完美--林清玄《玄想》

1

林清玄的散文可以称得上是美文了。以前读过他的《生命的化妆》,不禁为之动心。到后来,又读了《素质》,不仅语言生动,而且读来受益匪浅。

他说:“所有的挫折都是开启人生智慧莲花的淤泥。”读来更是贴心润肺。

这句话温暖着遭受挫折而深陷淤泥中的人,而这淤泥是要托起明媚鲜妍的荷花的,让人在痛苦挫折中领悟开启智慧前的必经之路,从而以平常心接受当下,继续前行。

直到现在才开始看他的散文集,这套散文集成书于2006年,他将自己多年来智慧的感悟精华,结集于《玄想》、《清欢》、《林泉》三册书中。这三本书的首字,就是作者的名字,可见他对于它们的喜爱程度。

他还首次公开这些年来的写作心情和诀窍,让人格外感动和珍惜。

2

不管透过什么,透过灵命双修或透过灯红酒绿;不管走过什么,走过权势名利或走过潦落暗淡;不管穿过什么,穿过文史哲学或穿过酒色财气,人本质的苦都不会变。

在苦中行走的人,只有专注地前进,在苦中不失去美好的心情,朝圣的心情,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这就是他的智慧给我们的启示。

3

由于他35岁后入山修行,所以许多文章里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禅意:沉思使人忧苦,放空令人轻松。

写作的人,是在变与不变之间,在常与无常之隙,寻索那细微的感动。

文学创作之路与人生思索之路,并无差别。少年是写的作品仿佛站在桥上,青壮之年像是站在楼上,自己成为自己眼中的风景;到后来,越走越高,坐在山坡上,前半生就像一个随时可以浏览的视窗,宛然在焉。

如果我们保持学习与热情,每一天我们都会站在更高的地方看风景,我们是看风景的人,也是风景的一部分。

一个创作者的灵感,不也是像昙花一样吗?灵感来的时候,正如天眼偶尔被打开,到了难遇的境界与美景,那种打开,就是禅师的悟境,感到内心突然有一种掠过理性与思维的东西,至少是“大悟十二回,小悟数百回”的小悟。

我们都过度地重视外在形式,以至于我们的内涵隐没,难以发出光芒。美丽的面孔令人欣羡,但若人人只看见面孔的美丽,就没有人去看见去体会去感受那美丽的心。一如创作,若没有内在的感情、思想、意境做基础,再美丽的辞藻,只是更显得空洞。

善于使用美丽词句的人,必然要彻底地烧炙那外在的形式,才能创作出更深刻的作品。

不穿名牌服饰还美丽不凡的人,最令人敬服。

名片的头衔越少的人,越令人敬重。

文字简单,内容深刻的作品,最令人敬佩。

禅是心灵的,能令人深广;文学也是心灵的,亦能令人深广。

如果文学创作只是写故事,说情节,还不如打开电视机,走进戏院。文学应该有更奥妙的存在。

人生的旅行,有的人终结于青春时代,有人的旅行终止于大学毕业,有人一生根本没有开始旅行,作家为了更广更深的探究,势必是终生旅行者,带着文字旅行,终止于倒下的一刻。

循规蹈矩,亦步亦趋,成为一个四平八稳的人,写下十拿九稳的作品,留给平凡人一个好的评断,这是不难的。

艰难的是:放下笔触,抹去线条,舍弃手中的蓝图,打翻铅字架,泼倒墨水瓶,以内在的感觉推动,随意随机地去完成一幅作品。

一个优秀的作家,如果有稳健的词汇,修辞和风格,就可以建造任何想要的世界。

人生里的跌倒与失败,几乎是必然的。跌倒的价值是使人坚强,失败的意义则是让我们更加珍惜人生。一个人如果学会跌倒,学会认识失败,等于学会人生的一半了。不怕跌倒,不怕失败,就能生起一些从容。

我已经穿了文学的轮鞋,也跌倒过数回,我还会自由地去溜滑轮,比起昔年,我已学会了从容。

我总相信,一切美都来自于景境的相应。先有了美的眼睛,才能看见美的景致,人与景相应则生起了境界。境界不是在什么特别的地方,生命的繁华也没有什么秘密,只是带着心去看生活中的小小流露、诗情、诗心、文学、文采,都来自化平常为神奇的这种繁华吧!

4

在不可知的地方与不可知的时代,有一些人能在文心中与我相会。作家的生命密意,一是不断透过写作探触更深的内心世界,使之更为明晰;二是把内心所触及的境界与有缘的读者分享。

常有常的好,变有变的妙。我的坚持是”莫忘初心“。我相信,作家有某种心灵的崇高,可以使人在阅读的时候变得更美好。

灵感的来去就像这样,我们如果能一直保持思绪,有安静的心灵,有可喜的内在声音,保持在尖峰,灵感和哲思,诗情和画意,随时随地都在。

创作者比一般人更有灵感,不是他住的地方有更多灵感的响尾蛇栖息,而是他细心,了解灵感的习性,不会让灵感轻易地爬回荆棘丛中。

写作的人,无非是写生活中辛酸或趣味的事,而人生,也无非是辛酸与趣味的组合。他妈妈说过:“趣味多写一点,和大家分享;辛酸的少说一些,生活已经够苦了。”

5

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人的一生都是旅行,没有终极。

只是一个过程接着一个过程,通往不可知的所在。真正的旅行者,不是在走向一个固定的目的,而是在每一个过程中学习,在每一个变化中觉察,在每一个流动中生智慧。

文学,不能喂饱人的肠胃,也不能使人攀权富贵,却能使我们的心翠绿晶明,只要有文学的心,就能证明我们还活着,如香玉与绛雪,在历尽红尘劫波时,还像清风抚面。

李白文章中的酒,苏轼文章里的茶,即使只读到了文章,也等于品尝了其中的芬芳。林清玄文章里的美,读了让我们以欣赏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