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这种事很难说的,他们的成功经验各有不同,有的甚至互相冲突。推荐阅读《<巴黎评论>作家访谈》,里面有一大堆牛人谈写作,如海明威、纳博科夫、村上春树等。此外,作家也是个很大的筐,不同类型的作家要求也不同,诗歌和小说,散文和杂文,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小说的话,斯蒂芬·金曾提过25条秘诀,个人觉得很有借鉴意义,作者与读者之间是心灵感应的关系。不管你是为了绝望、伤感还是痛苦才写作,面对白纸,你的情绪要强烈。不强烈的话,还是干点儿别的事吧。不要想着“改进”你的词汇。用浮现的第一个词,只要它准确、有色彩。如果使用一个动词加副词才能描述某个动作,去掉副词,换个动词。通往地狱之路是由副词铺就的。拙文往往是恐惧的产物:恐惧读者不理解你的用意。不要想着一个句子怎么开始怎么结束,让它自己完成。所以,写完一定要改。不要迷信一挥而就,它只是个传说。不要滥用超短句组合,但使用得当则力感和情感十足。写作就是引诱,而对话是引诱的一部分。段落比句子更有资格当文章的基本元素。连贯性在这里起步,字词在这里获得意义。你创造的弗兰肯斯坦在这里开始呼吸,要活过来了,就要咆哮了。你没法把一个坏作者变成还行的作者,也没法把一个好作者变成伟大的作者,但还行的作者努力之下还是能成为好作者的。想当作者的话,多读,多写。没有时间读书的人,一定也没有时间写作,不如算了吧。坏小说是比好小说更好的老师。坏小说告诉你什么不能干,也启发你:“我绝对能写得比这好!”好小说击倒你,让你充满绝望,没有被好小说击倒过的作者永远也击倒不了别人。多写比少写好。可以不写,但一旦开始写某部小说,写完之前不能中断,每天都要写,否则人物不再鲜活,情节不能靠其张力自我完成。写小说是创造性地睡觉,是做白日梦。把世界关在门外,创造一个最适合你做白日梦的环境。缪斯什么时候来不知道,别等了。先坚持定量做梦,每天不达字数目标不能开门。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加入自己的体验、知识、推测和幻想。不要看斯蒂芬·金成功就照着他写。小说不是巡航导弹,是诚实地编出来的故事。小说有叙述,把故事从 A 推到 B,最后到 Z;有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有对话,让人物活过来。小说基于情境(situation)而不是情节(plot),故事在情境中自己长出来。故事是史前化石,已经在地下,等你发掘。发掘要精心,用铲子,用牙刷,不要用情节设计这种工程机械,它能挖出故事,但损耗太大。情境领先:把一组乃至一个人物置入某个情境,然后不要设计帮助他们解脱,看他们自己怎么解脱,然后记下来。也用不着在一开始就设定人物性格,在情境发展中性格会自己呈现。最有意思的情境往往可以用如果句式来表达:如果一女清洁工杀了人却没被怀疑,但被怀疑杀了另一个她没杀的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19.描写开始于作者将要写的东西视觉化,并将其变成文字。它开始于作者的想象,完成于读者的想象。斯蒂芬金不描写人物的相貌和衣着,用不着。描写最突出的东西,其他的读者会用想象补足。地点和场景描写更能将读者带入。小说离不开比喻,但不要写“他像老虎一样勇敢”这种东西了。“这根烟抽起来味道像掏粪工的衣服”,就还不错。好的描写,有新鲜、鲜明的画面感,用简单的词汇干净地表达出来。对话:但凡能展现的,绝不直接说出来。对话是展现人物性格的最好载体。能写好对话的作者往往在生活中是好的对话者。象征和主题:情境驱动故事,完成小说初稿,再看有没有出现有价值的模式(pattern)──象征或是主题。有的话,在第二稿里打磨它,完善它,突出它。不要搞错顺序了,先有故事,后有主题;主题先行则没有好故事。小说的第二稿一定要比第一稿至少短10%。写小说时作者心里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读者:“我这样写他/她会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