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传来消息,凌翼先生长篇散文《大湖纹理》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真为他高兴。冰心散文奖是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最高散文奖,也是全国专业散文评奖的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彰显我国散文创造的成就,不断评选出题材广泛、思想敏锐、着力表现现实生活,创作形式风格多样的优秀散文,是我国文学奖中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并列,之前先后有铁凝、贾平凹、迟子建等作家获此殊荣。《大湖纹理》这次获奖,既让我们喜出望外,也觉得实至名归,这也是九江作家首次获此全国性散文大奖。
凌翼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作协副主席,也是我多年的好友。我们经常在一起探讨文学话题。有时电话聊文,一次竟是一两个小时,聊着聊着,我们就忘了时间。从文史到地理,从古今到中外,从文学到哲学,都是我们瞎聊的话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却是在一次不经意间,几个朋友在秀峰的隐石听松楼一起听禅品茗,他什么也没有说,只在一旁静静地听,后来我们互留了微信,便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互动。他一直鼓励我写写砚台,认为有一定文笔而又懂砚台的唯我最合适。我说,我不会写作,我没有写过。他鼓励说,没有关系,你多写,写多了,慢慢就会写了。但更多的时候,凌翼是来踏访鄱阳湖和庐山,他对鄱阳湖太有情感了,不管是天寒还是酷暑,不管是公差还是私事,他都喜欢与我联系,我陪他一起去吴城、沙湖山、火焰山及简寂观、归宗、桃花源等地,我知道,他对一个问题的探究,不查个水落石出是不肯罢休的。后来知道他自己开车去沿湖各县采访,有过多次的遇险经历,也带来了很多的第一手资料,经常与我聊文稿,想过很多的办法,但是一直不知如何下笔。
他说,我很想写一部不一样的长篇散文,不愿意人云亦云,也不愿意太过于碎片化,希望能在他手上有所突破。要我推荐一些好的长篇散文给他,我向他提过刘亮程的《在新疆》、候健飞的《回鹿山》及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等,但这些多是以地域和人物为主要书写对象,单纯以一个大湖为书写对象的还是头一遭,这让他苦闷了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曾有段时期,他很想放弃或囫囵交差,但又不甘心,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别的作家不断有新作品问世,他却在啃着这块硬骨头,远远超出了预期的时间。几次我问到,作品完成得怎么样了?他不是说还没有,就是说还不满意。终于有一天,他从微信中发了一篇他写的文章给我,一下子让我惊愕。不是别的,而是那书写方式让我耳目一新。记得他发过来的第一篇是《嚼苦笋修行的陆修静》。这个环境我太熟悉了,早已不是一次两次去踏访过此地,同时,他还阅读了不少有关的传说与史料,但如果要我成文,很可能也是参考一些资料叙说一番传闻和故事罢了,但读凌翼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大开眼界,其史料之详实,说理之具体,已非同一般,加之散文的笔调,轻松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该文后来入选《2017年中国散文精选》(韩小蕙主编中国作协创作部)。后来又陆续发来一些文章,我有一种一睹为快的渴望。其中一篇《干越剑,工匠时代的顶尖制造》,更让我相信,作者不仅踏访了无数的县市村寨,更是查阅了无数的文史资料,所以写来驾轻就熟,纵横捭阖,读完此文,我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于是在文后题诗一首:
一剑干将淬葛溪,千锤万锻雪如泥。
霸主每把纯钧试,攘攘风流几越遗?
——戏题凌翼兄《干越剑》篇
凌冀读到我的回诗后,很是高兴,说,我的题诗就是对他该文最好的点评与概括,要我多写些相关的文字。今年春节期间,我收到凌翼先生的赠书《大湖纹理》,他在扉叶上写上长长的赠言:爱和先生雅正。相识于秀峰山下,在庐山脚下和鄱阳湖岸边踯躅流连,桃花源、观音桥、太乙将军村、横塘、吴城、东林大佛……无不留下我们的足迹。我开始有机会全文阅读此书。
由衷地说,这确实是一部好书,我第一次读到一本关于一座大湖的长篇散文,在这座大湖的周遭,流衍着一批又一批才华横溢的群英,浸淫着一方又一方温润的土地和与之相依的生灵,翻涌着一浪又一浪闪亮的波纹。平心而论,我开始有些担心,以为该书有可能会写成一部地方志一类的工具书或旅游类的书籍,但事实上,让我惊奇不已的是,居然能把一本工具书写成一部文采飞扬、诗情画意、纵横捭阖的长篇大作。这在散文领域里是属于拓荒者,大大拓宽了散文这种文学艺术形式的书写领域和书写方式。
读完这部长篇散文,让我感到在几个方面对散文有了全新的认识。一是把历史、地域、人物、方志、传说和哲思糅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学艺术形式。为长篇散文写作趟出了一条新路子。这是一个极大的贡献。二是书写文化时把鄱阳湖和庐山的儒释道文化进行有效类比,并分派章节,既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篇。每每读来,总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三是文笔清新俊逸,结体气局开张,文史地哲,传闻典籍,信手拈来,且严丝合缝,浑然天成。因此我常常想,一个作家,应该怎样去书写他自己的书写对象,是写遍身边的所有,还是情有独钟,与身边的一事一物形成某种终生的契合,像老舍之北京,贾平凹之秦岭,莫言之高密。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书写方式,我感觉到,凌冀开始找到了自己的书写对象和书写方式,那就是与鄱阳湖渐渐构建成一种神秘的契合。他说,我喜欢鄱阳湖,热爱鄱阳湖,在鄱阳湖里有很多值得我书写的东西,我一辈子也写不完,《大湖纹理》不过是个开端,接着下来,我会更深入地走进他的腹地,更深入的接触他的世界与生灵,并使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是的,之后,我又读到了他的 《让候鸟飞吧》、《赣鄱书》等,书写鄱阳湖他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和书写形式,这种书写成为他独特的表达与由的倾诉。
不仅如此,在凌冀的牵头与带领下,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保护鄱阳湖生态志愿者协会”。我相信,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他和他的朋友们已经成为真正走进鄱阳湖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