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在宋以前的主要形式是正统诗文,在唐代虽然出现了成熟的小说——传奇,并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但在当时并不为人所重视。唐代是中国诗歌创作的极盛时期,不仅艺术形式臻于成熟、完备,而且数量众多的优秀作家作品,呈现出群星灿烂的局面。唐代古文复兴,出现了韩柳这样的古文大家。宋代的文学在前代文学的基础上发展,产生新的因素和文学现象,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宋代正统诗文继承唐人取得的成熟而继续发展,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具有不同于唐人的气象和面貌,显示了自己的时代特点。来自民间的词,在宋代发展成熟并得到空前繁荣,产生了许多大家,使词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宋代产生了虽然不够成熟但已初具规模的戏剧形式。宋代出现了话本小说,这更是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明清当代古典小说创作繁荣的局面的到来打下了重要基础。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宋代已开始走下坡路。此宋的建立虽然结束了晚唐五代长期混乱纷争的局面,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国力声威已远远赶不上历史上的汉唐时代,两宋三百多年,一直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交互发展,文学受到这些矛盾的制约和影响,并反映这些矛盾。宋代一些优秀作家,都在他们的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阶级矛盾,以同情的笔调描写了劳动人民被压迫剥削的痛苦生活。在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贵族政权辽、西夏和金,不断对宋王朝进行掠夺侵扰。在民族矛盾尖锐和人民爱国热情普遍高涨的基础上,产生了宋代文学爱国主义基调。发展到南宋,出现了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唱出了激越高昂的时代最强音。为了缓和社会危机,北宋先后出现了多次政治革新运动,即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因此而引起的长期的党争,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趋于尖锐化。政治上的革新精神扩展到文学领域,促进了文学的革新。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和参加者,亦是政治上的革新派如欧阳修、王安石等。由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新的党争,对杰出的作家苏轼的生活和创作都有极大影响。宋代古文家多写作政论文,长于议论,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并富于战斗精神,也与此有关。宋代理学对文学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部分作家重道轻文,使文学的形象特征受到削弱。
宋诗——学唐诗而不为唐诗所束缚,有自己的开拓和特点。宋诗描摹客观事物趋于细密、深入。跟唐诗的蕴藉浑成和重意兴情韵不同,宋诗明畅刻露却又含寓着某种发人思索的理趣。宋诗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和以学问为诗的倾向;这是宋诗的特色又是其流弊。宋初诗文经过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才克服了形式主义倾向、走上继续发展的道路。在两宋诗坛上成就最高的诗人是:苏轼、陆游,在他的前后比较重要的诗人有王安石、黄庭坚以及范成大、杨万里,宋末出现一批爱国诗人,杰出代表是文天祥。
宋代散文名家辈出。著名的“八大家”即有六家是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平易晓畅是宋代散文的基本倾向和特色。宋文长于议论,内容充实、逻辑性强,富于战斗性。宋代的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宋词,比宋诗更富于独创性。“诗庄词媚”是宋人的普遍看法,这使宋词在艺术上比宋诗显得精妙而富有情韵。因为不那么庄重,就较少顾忌拘束,自由抒写便显出了作家的真性情、真面目。宋词在题材、风格、手法的扩大演变上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宋词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再变。苏轼是词中大作家,也是词体文学的革新家,他将词变成一种能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的思想感情,并不再依附于音乐的一种新诗体。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苏词的创作直接开辟了辛弃疾豪放一派。在两宋词坛上,比较重要的词人还有晏殊、秦观、周邦彦和李清照、陆游、姜夔等人。他们多有自己的创造与成就。
在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兴起的基础上,宋代产生了新的通俗文学形式话本。话本小说就是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它在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以及运用的语言工具、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六朝小说和唐传奇的新的特点。
第一章 宋初文学
宋初文坛,沿袭晚唐五代轻艳浮靡文风的发展。韩柳的古文传统中断,文人写作讲求对偶、词藻、声律和用典的骈体化。诗歌创作则主要模仿唐人,先后出现“白体”、“西昆体”、和“晚唐体”等流派。“白体”诗学白居易的,向浅近通俗一面发展,但丢掉了白诗反映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传统,只一味摹仿白诗中“吟玩情性”的“杂律诗”和朋友赠答的“唱酬诗”。代表人物是五代入宋的官僚文人李昉、徐铉等。王禹称学白体而转向现实,是宋初最有成就的诗人。当时士大夫文人中唱和之风极盛,大多无病呻吟,有的甚至成为无聊的文字游戏。以“唱酬诗”为主的白体、风靡宋初诗坛半个世纪。“昆体”跟倾向浅近通俗的白体不同,特别注重于艺术技巧,尤其讲求音律、对偶、词藻和用典,以“调章丽句”为特色。“昆体”学晚唐李商隐,以当时的馆阁重臣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因杨亿所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昆体中也有好诗,但多为无现实内容、真实感情之作。他们还喜写骈文,以工丽华艳、讲求对仗为特色。刘杨唱和、在前人“遗编”中挹取“芳润”风靡天下达数十年之久。
“晚唐体”是学习贾岛、姚合的,以林逋和魏野及一些和尚为代表。诗风平淡清丽,讲究构思,但每写闲后隐逸生活,境界狭小、思想不高,在当时成就影响不大。《九僧诗》如希昼、文兆、简长、怀古、惠崇等九僧。
宋代的诗文是经过一场革新后才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的。
第一节 宋初散文和复古思想
宋初较早复古反浮靡的是柳开(947—1000),原名肩愈,字绍元,24岁改字仲涂,主张学韩柳,“文道合一”。
稍晚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是王禹偁(945—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家世贫寒,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中进士,历经右拾遗、礼部员外郎,数遭贬谪。有《小畜集》和外集。论文主张“诗道明心”、“使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对宋代散文向平易晓畅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欧阳修、曾巩等人的散文创作开辟了道路。他信从儒家的政治理想、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有兼济天下之志,不满于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他的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如《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以写景抒情见长。《待漏院记》以议论见长,《唐河店妪传》则叙事。作品继承了韩柳传统而文字较为平易,显示出一种新文风的端倪。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宋初诗坛中学白体的作家有李昉、徐铉等。由于宋初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酬唱成风。例如李昉与李至《二李唱和集》、李昉的《禁林宴会集》、徐铉的《翰林酬唱集》。
王禹偁也被宋人看作白体诗人,但他又与白体作家不同,他从小喜欢白居易诗,称自己是“ 与乐天为后进,敢敢期子美是前身”。早年写了不少闲适的唱和诗。后期转学白居易的早期诗,继承“诗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精神,又转杜甫。他存诗580余首,内容丰富。其诗歌平易流畅,简雅古淡。清人吴之振言:“元之独开有宋风气。”代表作《村行》。P132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与柳永同时的著名词人有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等人。他们的词作代表着11纪上半叶词坛的最高成就和发展趋势,此期词坛的发展趋势是,既有因袭继承晚唐五代词风的一面,也有开拓革新的一面。
词进入晚唐五代以后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体形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晏殊、欧阳修是以继承为主,但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今江西临川)人。自小即有文才,七岁能文以神童被荐入朝后历任显职,官至宰相。死谥元献,能文工诗。以词名于世。有《珠玉词》为北宋前期有较大影响之词人。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冯煦《蒿庵论词》。
他的词带有浓重的富贵气,词集中以祝寿、歌舞生平、咏物、离愁别恨、男女爱情为主。他受冯延巳的影响较大。词风自然和婉,闲雅清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其名作。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好六一居士(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和自己一老翁),庐陵(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 地学书。1030年23岁考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奉命修《唐书》即《新唐书》,又自撰《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政治立场上早年支持范仲淹革新,后转而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死后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的诗词也颇有特点,在宋代诗词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诗受李白、韩愈的影响,不为形式所拘。能自然流畅地抒情,初步显示出宋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其诗主要内容是抒写个人的生活感受和亲朋间赠答的、缺少现实性。有部分诗表现对民生疾苦关心的。《食糟民》(P18)一诗是代表作,诗通过酿酒这一典型事例,运用对比手法,揭露统治阶级的对劳动人民的惨重剥削,表现了社会的不平。
欧的词数量不少,今存二百多首有《六一词》或作《醉翁琴趣外编》,主要内容写男女爱情和离愁别绪。受南唐冯延巳影响,风格清新明畅。
欧词的开拓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词既可以写传统类型的相思恨别又可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朝中措·平山堂词表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见史P35)。
2、借鉴和吸收了民歌的“定格联章”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
第二节开拓词境的尝试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人。北宋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一位文臣武将集于一身的人物。仁宗庆历时提出革新主张,得到欧阳修的支持和敬重,但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和打击。他曾戍守西北,遏止西夏侵扰,声名卓著,西夏人称之“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范一生并未专事文学创作,但诗文词都有名篇传世。最著名的是散文《岳阳楼记》(P258页)。这篇文章写于仁宗庆历六年(1046),他被贬官到邓州(今河南邓县),其友滕子京也贬官到岳州(湖南岳阳),在那里重修岳阳楼,请他写记。他便借题发挥,即景抒情,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富于形象的文学手段,表现出一种忧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范的词流传下来的只五首,但打破只写女儿情的狭小范围,并初步改变柔媚纤细的风格特点,写出了较开阔深沉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格调,《渔家傲》是其代表。此词作于仁宗定康元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与韩琦***守边时。时民谣有“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第三节柳永词的转变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福建)人,他原本是一个很热衷于功名富贵的人,但考试很不顺利,怀才不遇,故愤而专力写词,他自称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说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长期与下层的乐工歌女交朋友,过一种“偎江倚翠”的风流浪漫的生活。他说自己有些“狂情怪胆”。三十多岁时改名柳永,才考上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精通音律,词集《乐章集》200余首,其词三分之一为艳情词。
他的词中以写羁旅行役、妓女生活为生,也有部分词表现了对下层妇女的痛苦和不幸命运同情的作品,还有一些写都市的繁荣和奢侈享乐生活,是过去词家很少接触的。柳永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较丰富。
柳词在体制、手法、语言及艺术风格上都有明显变化。他大量创作慢词,并创制新调。柳词采用市井通俗语言入词,于雅词外别创俚俗一格,表现方法上少比兴而多铺叙白描、率直刻露。
柳永词的内容比较丰富,他从都市生活摄取题材,表现生活在市民中间的感受。其作品中有写北宋汴京的繁荣,如元宵的千万灯火、九陌香风、有清明前后的斗草踏青、斗鸡走马,都市繁华如迎新春、抛球乐、木兰花慢、望海潮等。
其次是大量描写妓女生活的词,如迷仙引、集贤宾、斗百花、雨中花慢、定风波。
第三是江湖流落的感受和羁旅行役之情,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
柳词虽受到苏轼、晏殊等人的指责,但在民间流传甚广,时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之誉。其代表作有雨霖铃·寒蝉凄切(P16)、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P19)
第三章 欧阳修极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经过宋初作家的多方探索,针对晚唐五代文风进行革新的思潮逐渐形成。随着范仲淹、欧阳修等人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文学革新也变得自觉了,一度中断了的韩柳古文传统得到了发扬和继承。朝廷也一再发出矫正文章的政令,诗文革新已成为时代的必然。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欧阳修是宋初开创一代文风的领袖人物。生平已介绍过。欧以文学卓著和一代名匠的声望入主文坛,他倡导诗文革新,反西昆体和“太学体”奖掖文学后进苏轼、曾巩等。欧阳修文道并重,并认为文学具有独立性。把文学的形式与思想内容看得同样重要。
他的散文主要学韩柳。欧阳修主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