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历史上有哪些人做出了人生的正确选择

历史上有哪些人做出了人生的正确选择

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此时正赶上胡人大举进攻郡城。

友人对巨伯说:“今天情况很紧急,我将要死去,你赶快离开吧!”

巨伯说:“我从远方不远千里来探望你,而你却让我离开,舍弃义气而寻求生命,这岂是我巨伯的所作所为?”

不久贼兵攻破郡城,对巨伯说:“我们大军入城,一郡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何等男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

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不忍心离开此城,我宁愿用我的身体代替朋友偿命。”

贼人的丞相听了,对巨伯说:“我们这些不讲仁义的人,可是却侵入了这讲仁义的郡城.”于是班师回国,整个郡城幸免此难。

2、霍去病不为功名所累

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

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霍去病在显贵的待遇和面对国家的责任之间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3、鲁迅为了拯救国人麻木的灵魂,放弃学医,改为从事文学。

扩展资料: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一文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当中的“义”和文章最后的“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恶之心”(按现在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廉耻之心”)。

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识穷乏者德我”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

百度百科—荀巨伯

百度百科—鲁迅

百度百科—霍去病

百度百科—《鱼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