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散文受过佛教思想影响的散文作家是丰子恺
受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影响,丰子恺早年创作的散文有佛教思想的印记。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 [1] ,名仁,号子觊,后改为子恺,堂号缘缘堂 [2] ,笔名“TK” [1] (FONG TSE KA [3] ),法号婴行 [4] ,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 [5] (今嘉兴桐乡),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美术音乐教育理论家,也是20世纪中国艺坛上不可缺席的重量级人物、 [2] 中国现代装帧史上重要的设计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 [1] “中国现代漫画鼻祖”。 [6]
丰子恺绘画师从李叔同 [2] [7] 、国文求教夏丏尊 [1] [7] 。民国六年(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并加入研究金石篆刻的东石社,民国八年(1919年)与画会同仁举办第一次作品展,民国十年(1921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学习油画。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
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 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上海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77岁。
丰子恺在漫画、书法、翻译等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先后出版的书法和画集、散文著作、美术理论和音乐理论著作等***达160部以上。 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被录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他的散文被台湾国文教科书收录。其中漫画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
丰子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散文家。民国十四年(1925年),丰子恺与匡互生、朱光潜等在上海创办了立达学园。这期间,他加入了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高举“五四”文学革命旗帜,提倡为人生而艺术,主张反映人生、关心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文学原则。 [4]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丰子恺写下了大量的随笔,出版过《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缘缘堂续笔》等多本散文集,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格。这些作品大多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行笔朴素自然,风格隽永疏朗,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思索,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丰子恺的散文以一种特有的情调打动了无数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