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原创散文:年的味道(三)

原创散文:年的味道(三)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在那个天寒地冻的时候,发面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因此,大人都非常重视。

二十八晚上,吃过晚饭,母亲就把两个过年才用得上的大盆拿出来,刷干净,开始和面。提前准备好的面头已经泡开,搅拌成了糊状,分放在两个大盆里。母亲倒上干面,姐姐用大勺均匀地倒温水。一盆和好了,用白布盖好,继续另一盆。两盆面和好,母亲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她半弓着腰,指挥两个姐姐把盆抬到灶窝里,再拿一个大棉被盖上。

一盆面发了,先拽出拳头大小的一块,作为面头,再发上一盆面。一般蒸馒头的工作从半夜开始后一直持续一天,这一整天,整个村庄就笼罩在袅袅的炊烟之中。

做馒头是体力活,母亲和大姐把面倒在案子上,母亲负责把面揉匀,做成长长的剂子,然后右手握着剂子,在手掌心里丈量着剂子的大小,随后一拽,“啪”放在案子上。姐姐把面团揉成馒头,只见姐姐右手揉,左手团,揉得差不多了,两只手把面夹在手掌心,快速团几下,一个瘦瘦高高的馒头就站在案子上了。等上一会儿,馒头再次发起来,这时候二姐把锅里的水烧开了。大姐熟练地把馒头放在锅里,接着做第二盆。这边做好了,锅里的馒头正好也熟了。一切都是刚刚好,不紧也不慢!出锅的馒头冒着袅袅的热气,把那特有的清香味带到各个角落。第一锅做出来的馒头一定要先祭灶爷和老天爷。这个事情还必须由家里的女主人亲自完成!望着放在大筐里晾着的馒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意!

刚出锅的馒头,热气腾腾。这时候加上自家做的酱,是再好吃不过了。

大人们在做馒头,小孩子没事干,有时呼朋引伴去村头扔沙包、踢毽子或者跳绳,因为蒸馍的火候也很重要,小孩子自然是不牢靠的。

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厨房里打下手,柴火没有了,抱困柴火,水缸里没水了,压水井里压点水……不过无论做什么,都是乐此不疲的,因为准备过新年的每一件事都是美好的,让人充满憧憬和希望!

馒头蒸好了,接下来做大馍!嫁出去的闺女在过年回娘家时一定要带大馍,大馍越大,表明闺女越孝顺。大的直径有20多公分,里边包上枣或荸荠,上面放一个枣花就行了。

吃了闺女送的大馍,娘家要用枣山来回礼。

做好大馍后,母亲就把做枣花和枣山的事情就交给我们了。我真的很享受这段创意无限的时刻,一个小面团在手,你可以搓成条,随意盘,随意绕,或切,或压,或捏,只要你觉得是美的,都可以!我年龄小,扎着两个小牛角辫,在姐姐们中间跑来跑去,给那个递一个枣,给这个递一个荜荠。姐姐给我一小块面让我搓成细长的条状,手把手教我把这些条条盘在一起,然后用筷子在中间一夹,花心处摁上一个小枣,就成了一朵漂亮的小花。根据盘的方向不同,夹出来的小花也不一样,自己做一个小枣花,得到称赞后的幸福绵延很长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围坐在一起,创造着美丽,互相欣赏着,也彼此炫耀着!幸福和谐的氛围在这年节里弥漫开来。

枣山做起来就比较难了,可以是枣花的创意组合,也可以是有主题的创造,最受欢迎的是“二龙戏珠”和“龙凤呈祥”!先擀一个椭圆形的片,把做好的龙凤放上去,再用各种花儿去点缀,龙的鳞片,凤的羽毛都形象逼真,四周的祥云好像在移动。谁能说这不是我们创造的艺术品!

兴致来了,姐姐还会带着我们做几只小兔子,赤豆做成的眼睛,长长的耳朵,憨憨地蹲卧着,很是可爱;一个椭圆面片,头上切两下,手指一捏,刀背轻轻一压,金鱼的尾巴就要摆动起来了,再用切丝器压几下,周身的鱼鳞也有了;还有圆圆的、全身长满刺的小刺猬,那小小的眼睛贼溜溜地四周张望着……

馒头做好了,在案子上堆积如山。等彻底凉了,把它们放在馍囤里,主妇们的心也就放到肚子里了,因为馒头对年节来说是很重要。走亲访友要带馒头,馒头大而圆,那是很有面子的;招待客人,馒头是主食。而且一定要吃到正月十五,还要留两个馒头,二月二龙抬头那天,用水泡开,加面煎成煎饼,馒头完成了它的使命,年也就过完了。

今年的年过完了,新的期待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