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曾亮。
桐城派是中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称为桐城派“四祖”。
道光、咸丰年间的曾国藩正式打出“桐城派”旗号,他在《欧阳生文集序》中,称道方、刘、姚善为古文辞后,说:“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应运而生。
姚鼐去世后,桐城派由姚门弟子进一步发扬光大,从江南传播至全国,古文创作呈现繁盛局面。除“姚门四弟子”管同、方东树、姚莹和梅曾亮外,还有陈用光、吴嘉宾、朱琦、龙启瑞、王拯、戴均衡等。就古文而言,梅曾亮成就最高。
桐城派的先驱
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其中戴名世被认为是桐城派的先驱。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赵熊诏榜进士第二人。戴名世20岁授徒养亲,27岁所作时文为天下传育,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应试,二十六年,以贡生考补正兰旗教习,授知县。
康熙五十年(1711年),左都御史赵申乔,据《南山集·致余生书》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参戴名世“倒置是非,语多狂悖”,“祈敕部严加议处,以为狂妄不敬之戒”——由是,《南山集》案发,被逮下狱。五十三年三月六日被杀于市,史称“南山案”,戴名世后归葬故里,立墓碑文曰“戴南山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桐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