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唐代散文的特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文就形式而言,从讲究对仗用典、崇尚声律藻饰的骈文,变为单行散句、接近口语的“古文”,这是唐代散文文体通俗化的革新。而表达的内容也远较骈文深广得多,世俗化得多。出现了一些旨在寄意喻理和为城市贫民立传的人物传记,如韩愈《马说》、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这在六朝骈文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古文两大类,古文则代表唐代散文的主要成就。
骈文在唐朝是作为官方诏制表状书判的应用文字。唐朝的骈文务实切用,改变了六朝骈文的积弊。表现在魏征、陆贽等人的章奏疏议中。他们讥陈时病,谏诤朝政。另一方面在对偶用典、声律词藻上,不像六朝骈文那样逞才尚华,能够明白晓畅、气宏辞丽和精致华赡。唐代骈文总的变化趋势是散化。
唐代古文,与骈文相对而言,是一种奇句单行,不讲声律对偶的散体文。它既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内容充实、行文自由、朴实流畅的'特点,又提炼于当时的口语,因而其表现力远较骈文丰富灵活。
永贞至长庆年间,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极盛时期。一批文人抱着行道济世,兴利除弊之心积极参与,古文运动的高潮的形成。古文运动,人才辈出,既有韩愈、柳宗元作领袖,又有刘禹锡、白居易等一批参与者。他们互相切磋,造成声势。在理论上也有较明确系统的论述,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阐发了文道相辅而行的关系。在各种体裁的创作中几乎都有突破或创新,并形成了各自的鲜明风格,如韩文雄浑奇崛,柳文精深峻洁,被奉为后世古文的楷模。
韩 愈——以尊儒反佛为主的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有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唐朝的散文同志们,朋友们,吃货们,老饕们很多读者十分期待的唐穿美食团现在开团啦!报名从速哦!开团第一单,我们先选择长安贵官这条线吧,坐好起航喽。
诗散文特点探究
所谓诗散文,我的理解,是一种融合了散文与诗歌各种特征的一种现代新型文学体裁。
具体来说,诗散文融合了诗歌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
从本质上看,诗散文相似于散文,内容上保留了形与神统一的散文描写特点,但在细节上,又将散文的真实和诗歌的幻想结合在一起,能给读者带来更加充分的美好想象。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表象,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也不缺乏内在的音乐韵律和节奏美感。
总之,诗散文注重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或片断,也表现出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感触。因此,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在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在容量上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