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的花语是“幸福”,文章中的“我”第一次进入“地狱”是被父亲逼进去放牧的,结果恐惧了一天,第二次是出于对母亲的爱和责任心自愿地走进去,并带回了一大把铃兰。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爱比武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更有用,用智慧爱孩子,激发他的潜动力,帮助他克服前行中的困难。 另一个启示:那就是,当别的地方都没有铃兰的时候,为什么只有地势低洼的“地狱”里有呢?除去地理学的解释,我是不是可以认为,这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藏在貌似可怕的地方,就像卡西莫多那颗纯美的心灵一样。还有,有些事情,我们觉得很难做到,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它们深藏的美丽,或是那种美丽不是我们特别想要的,于是我们望而却步,就如同文中的“我”起初不知道“地狱”里有自己钟爱的铃兰,所以畏惧它,觉得它阴森可怖,后来知道了,再去“地狱”时,风景便如同仙境了。 父亲和母亲对“我”培养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想利用“地狱”培养“我”的勇气,他们对“我”的爱的本质也是相同的。但父母教育和施爱的方式不同,父亲以硬性任务考验“我”的勇气,母亲用蕙质如兰的善良柔情唤醒“我”的勇气。 鉴于此,文章主旨也可归结为:简单做法、强硬的态度对孩子的教育实不可取的,否则,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是用如母亲般的柔情和纯洁如天使般的爱,去激发孩子战胜困难和恐惧的勇气,这样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世间的挚爱可以唤醒人性中一切美好的东西。 《铃兰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地狱”深处有美,朝阳下的母亲很美。有一句老话,我们身边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应该在创造美、追求美,因为它是一种无可企及的力量。如果我们拥有这一力量,就可以战胜一切磨难。文中的“我”就拥有这种力量。 (课堂上老师讲的是:这篇文章主要体现了父母对“我”的爱以及“我”对父母的爱,但我觉得可以多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