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文言文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苹果就像一个个红彤彤的灯笼;香蕉黄澄澄的一片;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橘子在枝头你挤我碰……
田野,如海的高梁举起火把,无边的大豆摇响铜铃;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
走进森林,森林就像穿上一件迷彩服,银杏树飘下黄色的树叶,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枫树飘下几片红色的树叶,就像一枚枚邮票;还有那四季常青的松柏……你看,秋天的景色多么迷人!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因为在秋天里,许多瓜、果都成熟了;秋天是凉爽的季节,因为这既不像夏天那么炎热,也不像冬天那么寒冷,一阵秋风吹来,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秋天是美丽的季节,因为在秋天里,有些花开了,而且树叶就像蝴蝶一样纷纷飘落下来,有的变黄了,的变红了……一切都变得五彩缤纷。
2. 描写秋天的文言文 精品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小声甘州》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3. 古代用文言文来描写秋天的文章秋声赋 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秋寻草自序 谭元春予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
是时,秋也,故曰《秋寻》。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结束凉而不燥。
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绽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而侣韵士于清泉白石也。
比之冬,又如耻孤寒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
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天下山水多矣,老子之身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西山恍然,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恍然,何恍然之多?然则予胸中或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
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
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
诞先曰:“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 秋思赋 萧绎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
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色。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
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况乃倡楼 *** ,对此伤情。
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坐视带长,转看腰细。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罗。
日黯黯而将暮, *** 骚而渡河。妾怨回文之锦,君悲出塞之歌。
相思相望,路远如何?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愁索翠眉敛,啼多红粉漫。
已矣哉!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
悲清秋赋 李白登九疑兮望清川,见三湘之潺湲。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
余以鸟道计于故乡兮,不知去荆吴之几千。于时西阳半规,映岛欲没。
澄湖原阙湖字练明,遥海上月。念佳期之浩荡,渺怀燕而望越。
荷花落兮江色秋,风袅袅兮夜悠悠。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洲。
无修竿以一举,抚洪波而增忧。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托此,吾将采药于蓬丘。
秋阳赋 苏轼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
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帷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
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
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
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
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曁之涂,目泣湿薪之烟。
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
计有食其几何,矧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
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
蚤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浴于阳谷,升于扶桑。
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如醒,如而鸣。
如痿而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
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
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
居不墐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4. 描写秋天的文言文欧阳修《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