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三篇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考 网我整理了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爱莲说教案一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有感情地诵读席慕容的《莲的心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

 1、请一位同学当老师检查本课生字。

 蕃(fán)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蔓(màn)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陶后鲜有闻

 (7)宜乎众矣

 3、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4、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通课文,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课文分析,探究文意

 1、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有独特见解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2、合作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明确: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板书)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明确:

 ?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作者以莲自况,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明确: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3、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四、拓展延伸:莲文化的魅力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

 3、仿写:我心中的莲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句:我爱莲花,因为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远扬的少女。

 我爱莲花,因为它中通外直,恰如风度翩翩,高洁正直的雅士。

 4、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完成下面对联

 (1)世人爱牡丹富贵茂叔敬莲花高洁

 (2)、周敦颐爱莲说明志柳宗元小石潭抒怀

 五、课堂检测

 1、《爱莲说》的主旨句是————。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

 是————————。

 2、予独爱莲的原因是—————————。

 3、生活中,感叹知音甚少,我们常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是——————。

 六、课堂总结

 七、板书

 

爱莲说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2.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3.探究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内容要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探究莲的形象和高洁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教法:点拨法朗读指导法

 学法: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芙蓉出水--引莲

 由历代文人赞颂花的诗句导入,引出本文的莲花,迅速将学生带入情境。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典雅、充满诗意的导入为本课营造浓厚的文言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继而破题,明确“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清香袭人--读莲

 (一)听读:

 1.老师范读: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设计意图:“读”既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富有感染力地示范诵读能为学生营造氛围,使学生陶醉其中,如临其境,与作品产生***鸣。教师的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校正字音,分清节奏,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

 2.学生仿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通读顺。

 (1)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试读。

 (设计意图: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重点,语文课堂也离不开琅琅书声。通过教师范读继而学生仿读这两个环节,既能强化检验正确的朗读,也能对学生仍然不会读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指导。)

 (二)译读:边读边译,圈点勾画。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划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

 (三)疑读:

 1.小组合作,讨论疑点。

 2.全班交流,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个人自学、质疑、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同完成字词解析和语句的疏通。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学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文本对话获取知识,产生疑问,继而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让学生通过互问互答解决疑难,当学生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进行适时点拨,发挥帮扶作用,授以学法指导。)

 冰清玉洁--赏莲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描写莲花的句子。你发现作者笔下的莲具备了哪些品质?

 (1)自主寻找发现(2)学生合作讨论(3)师生交流明确(4)教师归纳小结

 2.作者想通过爱莲和爱君子表达自己怎样的人生追求?

 (1)明确写法(2)体会感情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增强了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和效率。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的指导也尤为重要,教师适时进行恰当的引导、点拨,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会学生从品味语言探究作者情感,从读中品味莲花的高洁品质,在品中悟出作者的人生追求,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本文题为《爱莲说》,作者写莲、爱莲,为何却又提到了其他两种花呢?那么作者对这两种花所代表的两类人是什么态度呢?

 (1)明确写法(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语气作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的悟读,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寄寓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了解作者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舌灿莲花--论莲

 时光飞速发展,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你怎样看待文中提到的“消极避世的隐士”、“追求名利的富贵者”和“洁身自好的君子”?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后,使学生学有所得,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积累美文--咏莲

 请同学们根据本文关键词语的提示自由背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1.提示

 可爱者陶渊明独爱世人甚爱予独爱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

 2.背诵展示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还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背诵积累。让学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熟读并背诵本文。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感悟古汉语语言的魅力,培养文言语感,提升语文素养。本文教学从朗读中开始,在诵读中结束,一气呵成,呈现文言文教学朗读这一主旋律。)

 作业--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以某种植物为题,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写出你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并注重语文学习的实效性,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练习写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板书--醒目直观

 爱莲说

 周敦颐

 菊(正衬)隐逸者

 牡丹(反衬)富贵者

 莲君子者

 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板书是在与学生学习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来的,简洁明了的概括和浓缩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起到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

 

爱莲说教案三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作品的主题,理解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

 2、通过品味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点:“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难点:如何理解作品写菊与牡丹的用意和作者为何对莲花的情有独钟。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导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课题,创设氛围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我们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欣赏。

 二、反复朗诵,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注意生字词的准确读音。

 2、学生朗读,检测自读效果

 3、老师范读,听配乐朗诵,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三、分组自学,交流讨论。

 1、分组自学要求:①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

 ②不懂之处,互相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不懂之处,举手提出,可指名回答。

 3、检测练习

 1)、选出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谥蕃濯蔓亵涟

 A、yifanzhuomanxielian

 Bshifanzhuomanxielian

 Cyifandiwanzhelian

 Dshifandiwanzhelian

 2)、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A、蕃(多)濯(洗涤)亵(亲近而不庄重)

 B、染(沾染)妖(美丽而不端重)亭亭净植(植物)

 C、焉(助词)鲜(新鲜)宜(应该)

 D、噫(叹词)亭亭(耸立的样子)不蔓不枝(树枝)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与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花之隐逸者也

 B、水陆草木之花

 C、然虎之食人不常见

 D、马之千里者

 4)、翻译下列句子(略)

 四、品味赏析,把握主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出了莲花怎样的特点,反映了莲花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自由讨论)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品行端正

 味道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以上问题与表格打在屏幕上,并配以出水荷花的图片)

 2、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写人,赞莲目的是赞人,这种手法是什么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综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作者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

 3、作者除了写莲花外,还写了菊花和牡丹,***有几处写到?

 ——***有三处提到,请学生朗读。

 A、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予——莲——君子——同予者何人

 世人——牡丹——富贵者——宜乎众

 ①、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因为菊花不与百花争艳,而在百草凋零的季节里傲然凌霜,独吐幽香,它是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隐士的象征。

 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打在屏幕上,配以陶渊明的画像)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远离污浊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②、为什么说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因为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这在古书里不乏记载: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

 (打在屏幕上,配以牡丹的图片)

 这些诗文都描写了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世人追求富贵、骄奢*逸的庸俗世风。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③、作者为什么不爱菊花、牡丹,而偏爱莲呢?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可让学生联系周敦颐的生平事迹来分析)

 4、作品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五、归纳小结艺术特色

 a)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b)巧用衬托,突出主题

 六、再次齐读,加深理解。

 七、拓展阅读,迁移训练

 1、学生汇报收集的荷花名句,并略作评析。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岭

 D、菡萏香销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

 2、李渔的《芙蕖》

 思考: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描写荷花的?

 ——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荷花从萌发、生长、开花、花谢及结蓬的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的风姿。

 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思考:1、这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同一生长时期的荷花的?

 ——从叶子的形状、荷花的颜色、荷花的香气、荷叶的波痕等几个方面来细描细绘的。

 八、总结全文

 九、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运用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写一篇300字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