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周末散文五人行 | 冻凤秋|牡丹花未眠文

周末散文五人行 | 冻凤秋|牡丹花未眠文

文|冻凤秋

画|李新国

第一次见面,竟是在开封的一家餐厅里。

午后,餐厅已经打烊,我依着椅子打盹儿,玉梅大姐在旁边用素笔勾画几片秋叶的形状。

睁开眼,就看见一位年长的先生。他得知她手受伤,专程从驻马店赶到郑州,不巧,她已经出门了。他于是又辗转来到开封。

转移到靠窗的桌子边,顺手从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6年前的一个夜晚自杭州河坊街购得,暗黄色的怀旧质地,封面图案是小桥流水,杏花木楼,契合旁边手书的“水墨江南”字样,更添“碧瓦新絮沈柳岸,红绡春润烟雨中”的诗意氛围。偶尔在上面写写画画,偶尔也用来应急采访。

她看着小本子笑了,说,20分钟时间,你和画家李新国老师聊聊。

他也说了不少,那些痴迷,随便拎出来都是长长的故事。

记住的是这一句:我画牡丹,最关心的是牡丹在想什么。

两周后,季节已从深秋步入寒冬。

我们如约到了驻马店汝南县板店乡板店村,他的家乡,他的领地,他的乡村文化艺术馆,农耕博物馆,美术馆,牡丹园。

一切都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一切都被打上了久远的时间印痕。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收集来的石磙、碾盘、农具,都带着乡村怀旧的表情,让人觉得妥帖温暖。

小径,亭台,绿树,灌木,一畦畦的青菜泛着翡翠般的光泽,眉豆浅紫色的花和深紫色的豆角掩映在绿叶中,从砖墙上垂下来,在转角处带来丝丝惊喜。

不经意间,一丛丛菊花从低矮的篱笆间探出脑袋来,紫红色和黄色的大花朵点亮了四周的暗沉。轻轻把一束紫红揽在胸前,红霞就飞上了她的面颊。一旁的他打趣说,留着这菊花就为等你们来。

绕着一尾月牙形的池塘散步,残荷还在轻轻摇曳。只有牡丹,一棵棵静静地伸展着枝桠,叶子已经枯萎,似乎进入了冬眠期。

明年春天,明年春天再来,相约的声音代替了未及生出的叹息,很快又被一声声赞叹掩盖。

清阔的农家美术馆里栖息着牡丹的精魂——

春日新雨后的牡丹,瑞雪飞舞中的牡丹,晨曦初绽时的牡丹,温柔夜色中的牡丹;带露采撷到竹篮中的,是新鲜的容颜;在枝头微笑着想念妈妈的,是娇嫩的身姿;明媚灿烂的仪容,引来和平鸽自在飞翔或悠然踱步;春风大雅的气度,抚慰了多少愁眉不展的心绪;傲立山涧的青松,洁净自持的的仙鹤,都带着了然一切的禅意,陪它聆听岁月的风声。

河水悠悠,天地辽阔,所以它高贵又清雅,心事被一再晕染,却透明如初。

多少年来,牡丹住在他的心里,时而轻盈时而沉重,有时天朗气清,有时心醉神迷。

每一朵牡丹,都在想什么呢?

无数个清晨和黄昏,他不停地观察,揣测,琢磨,他的血肉、心魂和牡丹的血肉、心魂快要融在一起了,然而还差那么一点,一点点。他乘着丹青笔墨的舟楫,奋力地逆流而上,和所有人生的有限竞赛,越过天际,越过光阴,越过无处不在的生活,越过杂乱的思绪,眼前只有那么一抹起伏的心事,那隐藏得深深的秘密,终于在某个瞬间,被揭开。

清香拂面,那带着远古纹路和肌理的香魂,丝丝缕缕,缠绵缭绕。而他,已经满头大汗,浑身大汗,感觉用尽了所有的力气。画完最后一笔,他就倒下了。

有多么强烈的幸福,就有多么深刻的痛苦。

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一次又一次,他翻山越岭,承受着超越的艰难;一次又一次,他享受着审美的愉悦。

知己一人,足矣。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困难的时候,她说,我刚得了一笔不菲的稿费,暂时用不着,你要用就拿去。 她率真,慷慨,大气,对朋友真诚以待,这份肝胆相照的情谊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最初,她也并不觉得他的画有多么好,但她被他在艺术上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感动了。那时,他正值盛年,不断寻求新的想法和突破,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新世纪初年,他在河南省博物院办画展,她为他尽心张罗,力邀重量级嘉宾出席,扩大影响力。 时间都凝结在了一张张画作里。他奋力前行,她也在用心描摹。

各自修炼,在暗夜中前行;不见时,遥遥关心,默默祝福;见面后,由衷赞赏,互相鼓励。

艺术的天空总有值得仰视的星辰,但归根结底,只能做自己。按照自己的天分、性情、喜好,在选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每天,下笔都有新鲜的感觉,内心涌动着一股潮水,或化作笔底波澜,或冒出满头大汗,或者忍不住泪湿眼眶。

多么热爱生活,多么珍惜这唯一一次的生命,尽了力,便不虚度。

偶感心无安放处时,或在艺术上面临突破之际,他总要到寺院去,和法师们静坐喝茶,感受,领悟。他们都懂他的纯粹和追求,也要去他那儿回访,无论风里雨里……

似乎是在茶桌上,听到他感慨说,半生无所成。是自谦之辞,也是岁月匆匆之慨。

他说年轻的时候也有无比复杂的心绪,做过错事,这些年才修正自己,日渐向善,致良知。最可惜的是,当年被人骗,为泄一时之愤,把已经完成的一系列佛教题材的画烧毁了。

那天,室雅静和,界承法师微微抬动眼皮,不动声色地轻声说,再画一次吧。

一个弥补的机会就这样给了他。他不能推辞。

再画,必然不复当年的样子了,但以他这么多年精进的画技,和日渐淡泊的心境,或许会拿出更好的作品,那应该是一定的。

她也应声道,我画一幅莲花。

窗外,冷雨飘落,内心却平静而温暖。

这平静是充满张力的,它无限地向内生长,让人遗忘了身体会衰老,也忘记了生命如何短暂。

一朵花睡去了,另一朵花会醒来,在最深的静默中,大地生生不息,美的创造绵延无尽。

嘉宾有言

从事美术教育的画家李新国老师,久居乡间,在艺术道路上深耕数十年,画人物、画牛鸭、画农耕场景至炉火纯青。百米长卷工笔牡丹耗十年之功,后脱胎换骨绘出风华绝代的大写意牡丹,使牡丹的精神气质跃然纸上。而今,年近七十岁的他将一腔深情奉献家乡造福桑梓,在当地传为佳话。分别四年后,我特邀凤秋来到汝南县板店乡板店村李新国艺术馆、他开辟的乡村牡丹园、和由他鼎力支持建成的无名烈士纪念碑等,一路走来,我们感慨万千。

没想到返回的第二天,凤秋就写出了这篇文章。“未若柳絮因风起”,必须承认作者极高的艺术天分,这篇《牡丹花未眠》,沉静内敛简约,如凤秋以往的文字风格。

水浒人物一百单八将,一言一语无废言,一招一式皆传神。《牡丹花未眠》句句传神,字字传情,似禅意绵绵不着痕迹。通篇诗意流淌, 情感 真挚,盖因内心无比丰沛之人,才有如此才情。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走进她的文字世界,别有洞天。世间只一个“懂”字,胜过千言万语。

嘉宾简介

李玉梅 三毛部落发起人、联合创办人。笔名李毓梅、梅溪,作家、画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央电视台三十集大型纪录片《中原大发现》总策划。在《中国与世界》、《散文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一百多万字,先后获省级创作特别奖、一二等奖5次。出版《成功者访谈》(合著);国画代表作《长寿柏》、《亚马逊河长卷》、《百花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