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老山,说其难
公开课是教研的常规活动,也是新老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周一下午教研活动,听两位年轻老师的同课异构《老山界》。这一单元的课文主要表现的是家国情怀,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激发爱国情感。久违的《老山界》再次回到教材,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作者陆定一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赞颂红军英勇、坚强、乐观精神品质。
作为回忆长征的散文名篇,但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教育加之年龄,个性经验所限,学生没有这种生活的体验。如何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将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去体会作品的情感呢?两位年轻的老师,可谓备课用心,精心准备,是对自己职业的一种热爱敬畏!同时也是对我们听课老师得尊重。
第一节是姜雯老师,他用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引入课文,简笔画山的形状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清晰的梳理出来爬山的时间的和地点的转移。接着学生批注语句,感受红军的艰辛,感悟老山界是一种难翻的山。最后交流讨论,感受红军身上的精神,作业是传承红军精神。有板有眼,脚踏实地的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其难,悟其情,在老师补充拓展的资料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怀,学习长征精神。
? 第二节是柯悦老师,她的设计让我们眼前一亮,别具一格,抓一句带全篇,且课件至简。引入课文:用书上的《老山界》的插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氛围,引入课文。感知内容:课文中找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难翻的老山界的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问题看似很简单,需要孩子们充分的预习,对课文就充分的了解,有几个孩子大声的把它说了出来。接着柯悦老师,抓住这句话几个关键词,难翻、笨重、战胜几个关键词来推动课堂。
一座南翻的山脉
学生造成了体现老山界难以翻阅的句子,问题明确,学生有话可说,回答问题清晰流畅,具体到书的哪一面哪一段,可以看出老师平时引导有术。
一个笨重的队伍
笨重的原因:饥饿疲劳受伤
一个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体现在哪里?
? 这些内容都与老山界有关,此时老师又抛出一个题目,红军和瑶民攀谈与翻越老山界表现中心有什么关系?并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最后学生齐读《七律长征》结束课文的学习。作业:熟读背诵批注22段。
两位老师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处理方式,完成了教学任务,她们为此付出的劳动,付出的精力,我很理解。但困难总会克服的,她们不正是传承红军精神吗?
都说成功的课堂首先是要有成功的设计,听了两节课真的为这些年轻的老师而感到开心,她们知识丰富,用心敬业。为我们组老师奉献了两节优秀大餐,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