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的年底,是我当兵的第四个年头,也是我第一次请假回乡探亲。是在腊月的二十几吧。那一次的回乡之路让我终身难忘。但我要交代的是,我当兵的部队是在上海市区的闵行。离家也就不足千里之路。就这么点路程,几番的折腾,使得我筋疲力尽,以致于我放弃了第二次探亲假的机会。
那天的早上,我从连长那儿得知,我的探亲假期上级领导批了下来。离家四年的我,那份期盼回家的心情可想而知了。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来到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去购买回家的船票。哪知道,一问,只有三天后的票,还得晚上九点后才能登船。捏着回家的船票,回到连队,回家的激情先冷了半截。
准备回家的那天,虽然是晚上九点后才能登船,可我在部队吃好午饭后,就收拾收拾离开了营区,从徐家汇转乘电车早早赶至十六铺的码头,生怕延误了登船的时机。
到了候船大厅,人不是很多。我呆呆地坐在那里,困了,也不敢睡,等的滋味实在是难受。只能掏出随身携带的《沈从文散文集》,心不在焉地看几行,合上,再看几行……晚上八点后,人渐渐多了起来。
晚九点后,大家开始陆续登船。我那次乘坐的是巍巍壮观的“东方红417”号大轮。大轮在茫茫的夜色里,向“高港”的码头驶去。
第二天的天刚蒙蒙亮,大轮在高港的港口靠了岸。我很疲惫的拖着大包小包,跟着如水的人流下了大轮。来不及喘气或吃上一口,左问右问,左找右找,才到了去往兴化的轮船码头。到售票大厅口一问,竟然到下午4点后才能登船。从现在的.蒙蒙亮,到下午的四点该是一个怎样的漫长的等待的滋味。我找了家面馆店,下了碗面条先填饱肚子再说。吃好后,由于带的东西多,不得脱身,中午只好仍在面馆里吃了面条。闷在面馆里十多个小时,才登上去往兴化的轮船。
到了兴化,已是第二天的大早。等了几小时后,终于登上了从扬州返回的“扬白班”的轮船,颠簸来颠簸去,总算松了口气,算是真正地踏上了回乡的路。听到了家乡人的口音。
“扬白班”的轮船如七十老人,慢腾腾地航行在海沟河上。离“钓鱼”的码头不远,轮船终于瘫痪在河的中心,动弹不得。船舱里的人,如热窝上的蚂蚁。傍晚时分,轮船再次启动航行。到了我们那儿的叫“葛垛营”的码头时,已是晚上的7点多钟,延误了好几个时辰,天早已大黑。
下了船,我已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我家在海沟河南,虽然只一河之隔,这二里多的路程,我要背着大包小包到家,实在不易。由于当时没有通信联络,再加上我在接到探亲假后,根本来不及写信通知家人,所以那次回来,父母亲是不知情的。我只能自己背着大包小包,在漆黑的泥土路上艰难而行,浑身冒出热汗。摸到家,敲开家门,父母亲怎么也不能相信是他们的儿子回来了。
来年,我又有了探亲的假期。连长问我回去不?我干净利落,一口回绝。回家太难了。当兵5年,我只探家那一次,就让我害怕了。后来,那年还是让我的妻子去了部队与我***度假期。
现在想起那年探亲假的事,实在让我不可思议。我常想,那年我好在上海当兵,要是在更远的省份或边疆,回家的路途又将会是怎样的遭遇,真的不敢去想象。想起心里头就五味杂陈。
现在上海来去太方便了。在家吃早饭,到上海吃午饭,再立即返回,还能赶上在家等你的朋友们打几圈子麻将,已不是神话。儿媳在上海工作,常常早上来个电话,说要带他们中午饭,准能在午饭前赶回来的。现在的交通真的是太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