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石塘,万里长沙,魂牵梦绕曾母暗沙!
1.让历史告诉世界
西南中沙自古以来属于中国,它是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最早占有和最早行使管辖权的有主之地,有关的历史记载汗牛充栋,数不胜数。
至迟在汉朝,中国人民就发现了南海诸岛。东汉杨孚在《异物志》中、三国东吴将领康泰所著《扶南传》中都对南沙群岛做出了记载。南宋周去非在《岭南代答》中、赵汝适在《诸蕃志》中,均以长沙来称呼珊瑚岛,以石塘称呼以环礁为主的珊瑚泻湖,并以“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渺茫元际,天水一色”来描述南海诸岛景色。元、明关于南沙的史料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详细。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南海疆域范围和界限。明代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顶峰时期,郑和部下绘制的详细海图上记录了西、南沙群岛的位置。《武备秘书地利附图》将南海诸岛(包括南沙群岛)纳入中国版图。海南地方志《琼台外纪》、《正德琼台志》也对琼州所属的“千里长沙”和“万里石塘”做了记载。有清一代,1709年、1724年、1755年、1767年、1810年、1817年《大清中外天下图》、《清直省分图》、《皇清各直省分图》、《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大清一统万年地理全图》、《大清一统天下全图》都把西沙和南沙群岛纳入清帝国版图。1935年4月中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上述各岛、礁、滩、沙洲等的名称和位置,并按照我国历史文献关于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的概念,明确画上东沙、西沙、南沙(今中沙)、团沙(今南沙)群岛为我国所属岛屿。
二战结束后,当时的中国政府派出太平、永兴、中建、中业等军舰,接收西南中沙群岛,并以永兴舰舰名命名西沙群岛主岛为“永兴岛”,并竖立收复纪念碑:碑文正面为“南海屏障”,背面为“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以太平舰舰名命名南沙主岛为“太平岛”,在岛西南方的防波堤末端竖立起“太平岛”石碑,在岛之东端,另立“南沙群岛太平岛”石碑。1947年,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159个,并公布施行。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8月15日,周恩来外长在《关于美英对日和约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中指出: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向为中国领土,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时虽曾一度沦陷,但日本投降后已为当时中国政府全部接收。”1958年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明确指出,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国的一切领土,包括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9月14日,北越总理范文同照会中国总理周恩来,表示:越南民主***和国承认和赞同中华人民***和国1958年9月4日关于领海决定的声明”,“越南民主***和国政府尊重这项决定”。此后至今,针对外国对南沙群岛主权的侵犯,中国政府一直不断发表声明,重申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不可侵犯和无可争辩的主权。195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永兴岛,1959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并先后划归广东省和海南省管辖。1974年1月19日的西沙海战将南越逐出西沙,西沙群岛完整地回到祖国的怀抱;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决定在全球建立200个海洋气象观测站,其中委托中国政府建立5个。按联合国要求,1988年我国在南沙群岛永暑礁建成序号为第74号的海洋观测站。
2.五千里路云和月
2008年以来,因工作需要,我走过了海南许多岛礁:大洲岛、西岛、蜈支洲岛、分界洲岛,连许多人视坐船去为畏途的西沙群岛,我也已经坐船去了六七次。不过,我常常引为憾事的是,身为海洋方面的工作人员,还从来没有去过南沙群岛。201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和国海岛法》开始生效。为贯彻《海岛法》,结合南海海域巡航,国家海洋局组织沿海厅局长、海监总队长参加南沙岛礁巡航执法,我终于踏上了朝思暮想的巡边之旅!
2010年4月15日上午九点,广州黄埔港长洲码头,南沙岛礁巡航欢送仪式隆重举行。欢呼声中、叮咛声中,中国海监83船(搭载中国海监B-7112飞机)、81船鸣笛驶出了港口,奔赴遥远的南沙。从黄埔港出发一路风平浪静,大家欢声笑语,甲板上、直升机坪上人们三五成群,有的高谈阔论,有的窃窃私语,全然没预料到即将到来的狂风骤雨。
船出万山群岛,遮风挡雨的屏障没有了,北下的寒流立即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刹那间海上风骤雨急,波涛汹涌,浪大涌高,蔽天盖日,直打船头。虽然海监83船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执法船,装备有减摇系统,但船仍然前颠后簸,左摇右晃。人们有的像喝醉了酒,有的像打醉拳。船长告诉大家不要站立,马上回去躺在床上,会好一些。我在一行人中,算是好的,虽然头有些晕,却不呕吐。躺在床上,一下被甩向左,一下又被甩向右,昏昏沉沉中进入了梦乡,竟然一觉睡到16日六点半,早上出去到直升机坪运动,偌大200多平方米的平台,空空荡荡,只有我自己在转圈。七点半吃早餐时人也屈指可数。我问了几位同志,都说一夜吐了五六次,胆汁都吐出来了。据说晕的滋味就像推磨,转着圈晃荡着头和胃,叫人说不出的难过。进入17日,北下的寒流终于成为强弩之末,下半夜睡觉时已经明显没有那么摇晃。18日早上我仍然按时到直升机坪去运动,虽然仍然是我一人,但能明显感觉到船左高一下,右低一下的频率低多了,倾斜度也没有那么大,没有那么颠簸了。吃早餐的人也明显多了起来,大家***同的一句话是,活过来啦!
18日上午9点20分左右,广播通知:“黄岩岛到啦,黄岩岛到啦,请大家到甲板观察!请大家到甲板观察!”我们蜂拥而出,直奔甲板。只见一道道浪花环绕围成一个碧波荡漾的130平方千米的泻湖,泻湖内海水深10-20米,晶莹剔透,清澈见底;泻湖外海水深蓝、深蓝,比蓝墨水淡不了多少,深不可测,据说有3-4千米深。大大小小的几十艘渔船在泻湖内作业,肉眼看不清是哪国的渔船。编队总指挥李立新用望远镜瞭望,然后把望远镜递给我说:“老赵,是你们海南的渔船”。他常年在南海巡航执法,对各国船舶非常熟悉。我接过镜子看过去,那些在风浪中穿行的大的渔船上,隐隐约约飘荡着五星红旗,小的渔船则如一叶扁舟,忽上忽下。
18日下午三点,指挥部通知:美济礁到了!我高声招呼同志们,快!快!快去看美济礁!几位同志逗我说:“老赵这么兴奋”!我回答道:“那当然啦!这里不仅有我们捕捞的渔民,而且有养殖的渔民,屯海戍边,耕海牧鱼是我们海南渔民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最新贡献”。美济礁位于北纬9度54分00秒,东经115度32分00秒,是一个椭圆形的珊瑚环礁,环礁所包围的海水构成一个泻湖,面积约36平方千米,水深20米~30米。泻湖礁盘外不远,水深即达上千米。美济礁不仅是天然的海洋牧场、天然的避风良港,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我看着宽阔的泻湖,南北礁盘上高高耸立的建筑,旁边停泊的值班渔政船,几艘游弋的养殖渔船,心里美滋滋的!虽然看不到人,但我知道,这里有我们的临高老乡在用深水网箱养鱼,遗憾的是没办法和他们联系,只能远远地向他们致以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慰问我国驻守西南中沙岛礁的官兵是我们巡航的重要内容之一。巡航编队经南康暗沙、北康暗沙和我国最南端的哨所华阳礁,21日上午10点20分,抵达我国最南端的海洋观测站,也是最南端的巡防区永暑礁。船刚在锚地抛锚,就接到了驻礁官兵的慰问电,此时,我们正往直升机上装蔬菜、水果等物品,准备把这些慰问品运往永暑礁,送给最可爱的人。飞机飞了三个航次,才把物品全部运送完毕。
23日早上9点多,编队抵达西沙群岛的琛航岛,我们在给驻岛官兵送去蔬菜和水果后,专程到西沙海战烈士纪念陵园,向18名为了维护祖国主权完整,献出生命的英雄们致敬!
3.开发南沙,渔业先行
海南人民特别是海南渔民自古就是开发南沙的主力军。他们在南沙耕海牧渔,捕鱼抓虾,维持了一代又一代的生计,他们生产生活留下的脚印、生产经验的总结,不仅成为历史的遗迹和文物,而且也成为证明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疆土的最有力的证据。1977年,有关专家在文昌和琼海调查时,发现了四本海南渔民在南海航行的《更路簿》。这些《更路簿》都是渔民祖祖辈辈的传抄本。它记载了由海南东部文昌的清澜港和琼海的潭门港航行至东南亚各地,尤其是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岛,以及西南沙群岛各岛礁之间的航海针位和更数(即航向和航程。过去渔民出海要点香,以香枝算更,一般以顺风计,一更10海里)。其中记录了渔民对西沙群岛常用的传统地名33处,南沙群岛常用的传统地名72处。
南沙群岛的许多岛礁上留下了海南琼海、文昌渔民修建的庙宇、挖的水井,种的椰树,安葬故去亲人的坟墓,遗落的物品。原中央民族大学王恒杰教授的考古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992年6月王恒杰教授首次赴南沙群岛考古,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发现一批自秦汉时期以来的珍贵文物:压印纹硬陶陶片、釉陶陶片、青瓷片、青花瓷片,及“五铢”、“熙宁重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等铜钱,另有铁锚一件。1994年5月王恒杰教授在南熏礁与鸿庥岛之间的沙洲上,又发现了一批重要的中国古代遗物,包括:唐代开元通宝、宋代时期的瓷片和明清的青花瓷残片。其中,有阳文汉字的宋元白瓷和开元通宝,是首次在南沙群岛出土的。
改革开放特别是海南建省以来,海南渔民在开发南沙上做出了新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海南省临高县临高泽业公司组织渔民到美济礁投放网箱养鱼和捕捞生产。由于温度、水质等养殖条件优越,比较适合进行热带、亚热带鱼类品种的高密度网箱养殖,而且养殖的鱼类品种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他们用在南沙捕捞的丰富的低值鱼作为主要饲料,养殖高价值的鱼类,养殖收益良好。但不幸的是刚刚起步,就遭遇了海贝斯台风,九个渔民丧生南海。虽然遭受了如此之大的挫折,但他们不后悔、不动摇,擦干了眼泪,继续坚持干下去。近两年已经有了较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