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关于道的诗

关于道的诗

关于道教的:

治百万人仙可待, 善治病者勿欺给. 乐莫乐乎长安市, 使人寿若西王母, 比若四时周反始, 九十字策传方士. (虽然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口诀, 但作者已注意用韵, 似为七言诗的雏形)

真人至妙, 若有若无. 仿佛大渊, 乍沉乍浮.

岁月将欲讫, 毁性伤寿年, 形体为灰土, 状若明窗尘.

白虎倡导前兮, 苍液和于后; 朱雀翱翔戏兮, 飞扬色五彩.

六一合和相须成, 黄金鲜光入华池. 名曰金液生羽衣, 千变万化无不宜.

据《钦定词谱》 称,《凤凰台上忆吹箫》 词牌本于《列仙传拾遗》 所载故事. 据载: 萧史擅长吹箫,能吹出鸾凤之音. 秦穆公女弄玉也善于吹箫. 秦穆公将女嫁给他, 他就教弄玉学凤鸣. 经过十多年, 凤凰飞来止宿. 秦穆公为此修建凤台, 供萧史夫妇居住. 以后弄玉乘凤, 萧史乘龙飞升. 又如始于温庭筠的《女冠子》 , 因咏女冠(道姑) 情态而得名. 词曰?quot;含娇含笑, 宿翠残红窈窕, 鬓如蝉. 寒玉簪秋水, 轻纱卷碧烟. 雪肌鸾镜里, 琪树凤楼前. 寄语青娥伴, 早求仙. "其他如《解佩令》《望仙门》《献仙音》《金人捧露盘 》《迷仙引》《潇湘神》《月宫春》等等, 莫不与道教神仙故事有牵连. 从内容上看, 宋代许多词作具有鲜明的 道教蕴含. 不少大作家也创作了一定数量的神仙词. 诸如柳永、 韦骧、 晏几道、 苏轼、 李之仪、 范祖禹、 了元、 丁仙现、 黄裳、 黄庭坚、 晁端礼、 秦观、 仲殊、 晁补之、 周邦彦等都有此类题材的词作. 这类作品常常把仙话典故同神游的心绪相糅合. 例如柳永一阕《巫山一段云》 ?quot;清旦朝金母, 斜阳醉玉龟. 天风摇曳六铢衣, 鹤背觉孤危. 贪看海蟾狂戏, 不道九关齐闭. 相将何处寄良宵. 还去访三茅. "9 该词先写朝夕朝拜西王母之事, 接着笔锋一转, 引入了求仙人穿着又轻又薄的六殊衣, 随着天分摇曳, 骑在鹤背上升太空的情景. 作者着意刻划了求仙人在鹤背上的心理状态, 写出了居高俯视下界的孤危之感; 又以贪看仙人刘海蟾"狂戏"而耽误了行程, 结果因天门齐闭, 不得不从太空中还回, 到曲句山访问三茅真君去了. 道教的玄歌变文别具一格. 所谓"玄歌"也就是"玄道"之歌, 其源盖出于《老子》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不过, 它不是专以演述玄理的散文或韵文, 而是通过对道教神仙奇异故事的讲述来宣传道教的信仰. 从形式上看, 玄歌属于道教说唱曲艺作品中的唱词之类. 为了吸引听众, 玄歌作者往往以第一人称手法叙述故事. 例如《老子化胡经》卷十所收的《化胡歌》第五首: "我昔化胡时, 西登太白山. 修身岩石里, 四向集诸仙.乐女担浆酪, 仙人歌玉文. 天龙翼从后, 白虎口驰 . 玄武负钟鼓, 朱雀持幢幡. 化胡成佛道, 丈六金刚身.时与决口教, 后当存经文. 吾升九天后, 克木作吾身. " 1 0 这里的"我"代表老子, 作者以叙事的口吻, 描绘了老君修道场所的仙家景色, 讲述了"化胡成佛道"的故事, 具备了叙事诗的基本特征.在《老子化胡经》 中还收有《老君十六变词》 十八首, 此即属于道教湮闹词唷K ?quot;变文"是演述神变故事囊恢中问健?quot;道教变文"即演述道教神变故事的一种体式. 适应说唱的需要, 变文往往是韵散结合.当然, 就具体篇目而论, 有的以散文为主, 有的以韵文为主; 有的则纯粹是韵文, 如《老君十六变词》 便是纯韵文. 从描述老君神变的特点看, 《老君十六变词》也和"玄歌"一样, 具备了叙事诗的基本品格. 作者按照方位的变更来组织情节, 其场所转换亦依据"易"的九宫八卦方位. 八卦代表八方, 轮转两周, 便有十六变词. 最终两首, 套用晋代丁令威歌, 以示一世(五百年为一世) 终了, 二世还归之意. 除了上述种种, 仙歌道曲也是道教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仙歌道曲是一种配乐演唱的道教诗词. 它的产生与道教斋醮仪式的建立与流行有密切的关系. 为使仪式的进行更加隆重, 道人们便将赞歌与歌咏结合起来, 于是有了各种唱词的出现.《无上秘要》 卷二十引《道迹经》 称: 西王母为茅盈作乐 , · · · · · · 命侍女于善宾、 李龙孙歌《玄云之曲》. 其词曰 : "大象虽云廖, 我把九天户. 披云泛八景, 倏忽适下土. 大帝唱扶宫, 何悟风尘苦. " 尽管西王母为茅盈作乐事乃出于道教传说, 但从《道迹经》 的描述不难看出魏晋间"仙歌"已在道门中流传. 《无上秘要》 卷二十尚录有仙歌若干首. 其中 有"上元无英帝君"所唱"上元洞门变真内章之曲; "中元黄老帝君"所唱"中元洞化内真章曲; "下元白元帝君"所唱《下元洞虚化真章句》 以及《阳歌九章》《阴歌六章》等等. 从体例来看, 《无上秘要》在摘录这些"仙歌"时都略加说明, 指出其来历及何位仙人所唱.其体裁皆为五言, 句数不一. 表现了早期道?quot;以诗为词"的创作特点.仙歌相蓖美的是道曲. 其主要体式有步虚词、 赞咏词、 道情. 步虚词是乐府文学形式之一. 唐吴竞《乐府古题要解》 谓: "步虚词, 右道观所唱, 备言众仙飘渺轻举之美. " 由此可知, 步虚词之缘起, 历来传说不一. 晁公武《读书志》尝云: " 《步虚经》一卷. 右太极真人传左仙公. 其章皆高仙上圣朝玄都玉京, 飞巡虚空之所讽咏, 故曰步虚. " 所谓"太极真人"系指徐来勒; "左仙公"系指葛洪从祖葛玄, 为汉末三国人. 据此, 则三国时期当有步虚词行世. 此后, 历代皆有人为之. 考之典籍, 影响较大的步虚词有晋代《太上洞渊神咒经》 卷十五所列之《步虚》 以及《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 中的《空洞步虚章》 , 他如北周庚信所作步虚词, 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 作为一种与音乐、 舞蹈紧密结合的文学样式, 步虚词的歌唱节奏是以《易》 的八卦九宫方位的阴阳回复韵律为本的. 步虚词诵咏过程有一定路线, 要求精神专注, 念唱、 步法、 道具和谐统一. 与步虚词一脉相承, 唐宋以来的赞咏词也是一种配乐的歌词. 在道教斋蘸仪式盛行之际, 道士、 文人乃至皇帝官宦广制道曲, 遂有各种赞咏词之诞生. 今所见《金录斋三洞赞咏仪》与《玉音法事》中便收录了不少赞咏词. 如宋真宗的《白鹤赞》《散花词》 , 宋微宗的《玉清乐》 等. 从形式上看, 赞咏词虽然尚保存了步 虚词的入乐法式, 但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 最重要的就是长短句的出现. 例如《金录斋三洞赞咏仪》 卷上所录《太清乐》?quot;太清乐, 太清乐, 太清乐处以逍遥. 太清乐, 紫微瑞色驾青龙. · · · · · · " 作者在七言诗的基础上加入许多衬句, 这就形成了长短不一的格式, 具有独特的风格. 与步虚词有关的道曲还有"道情" .《太和正音谱》把道情与步虚并立, 作为唱曲的门类之一. 道情多为 游方道士所演唱, 主要流行于民间. 故其言辞较通俗易懂. 例如张三丰《无根树道情二十四首》 , 其一曰: "无根树, 花正幽, 贪恋红尘谁肯修? 浮生事, 苦海舟, 荡去飘来不自由. 无边无岸难泊系, 长在鱼龙险出游.肯回首, 是岸头, 莫待风波坏了舟". 作者通过一系列比喻, 以浅显的语言启发人悟道, 形象生动, 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