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品读梁遇春散文《泪与笑》 - 草稿

品读梁遇春散文《泪与笑》 - 草稿

初次接触到这个题目时,是在基础写作课上,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这位天才作家的散文,至今想不起来推荐理由,满脑子想的是一位天才作家作品会是什么样的……

首先介绍一下作者生平:

梁遇春(1906-1932)于1924年(时年18岁)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28年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时年26岁),英年早逝。

世人对他的评价:

他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散文创作领域的一颗彗星,他逝世后,文坛痛惜失去了一位风格独特的“文体家”。文学史家唐弢《晦庵书话》里指出:“我喜欢遇春的文章,认为文苑里难得有他那样的才气,像他那样的聪明绝顶,像他那样的顾盼多姿的风格。每读《春醪集》,不免为这个死去的天才惋惜。”

文章简介:

顾名思义,《泪与笑》写的是“我”在世间所遇到的流泪瞬间以及“惊心动魄”的笑,两者形成对比,最后得出泪水更具生活气息的结论。在描写泪与笑的意义之后,又用年华消逝、泪泉干涸来表示惋惜,从侧面强化了泪比笑意义重大的观点,可算是构思巧妙。

读文梳句:

(关于“我”们的笑的描写)

“有时候我们倒霉起来,整天从早到晚做的事没有一件不是失败的,到晚疲累非常,懊恼万分,悔也不是,哭也不是,也只好咽下眼泪,空心地笑着。”

“我们一生忙碌,把不可多得的光阴消磨在马蹄轮铁,以及无味敷衍之间,整天打算,可是不晓得为甚这么费尽心机,为了活着用尽苦心来延长着生命,却又不知道活着有何用处,自己并没有享受生活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那能够不吃吃地笑,笑时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就说我们淡于生死了,对于现世界的厌烦同人事的憎恶还会像毒蛇般蜿蜒走在前面,缠在身上,我们真可说倦于一切,可惜我们也没有爱恋上死神,觉得也不值得花那么大劲去求死,在此不生不死心境里,只见伤感重重来袭,偶然挣些力气来叹几口气,叹完气免不了失笑,那笑是多么酸苦的。”

(关于他人口里传来的笑)

“失望人的傻笑,下头人挨了骂对于主子的陪笑,趾高气扬的热管对贫贱故交的冷笑,老处女在他人结婚席上的干笑,生离死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的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时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

文中还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smile? at? grief”(对着悲哀微笑)以及拜伦在Don? Juan里的“Of? all? tales'? tis the? saddest——and? more? sad,Because? it? makes? us? smile”(所有故事都是最悲哀的和最悲哀的,因为它使我们微笑)

“这两句是我愁闷无聊时所喜欢反复吟诵的,因为真能传出‘笑的悲剧的情调’。”

最后描绘了几种流泪的画面,用以强化观点。

“生活是可留恋的,过去是春天的日子,所以才会有伤逝的清泪。若使生活本身就不值得我们的一顾,我们那里会有惋惜的情怀的?”? 是啊,糅合了自己生活经验后而流下的泪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我每看到人们的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得人真是值得活的。眼泪是人生的甘露。”

“哪个有心人不爱看悲剧,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的却不错。我们精神所纠结郁积的悲痛,随着台上的凄惨情节发出来,哭泣之后我们有形容不出的快感,好似精神上吸到新鲜空气一样,我们心灵忽然间呈非常健康的状态。”? 记得小学时老师与我们聊理想,那位说要当长大后要当有心人的我的同桌,现在已为人妻,为人母,她在带娃之余是否还会去看那些虐心的爱情小说,抱着纸巾盒哭唧唧呢?我想从朋友圈里每日早起晚睡的状态里就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吧。单调的生活已经成了定势,麻木了泪腺,精神上没有得到洗礼,只留下些“惊心动魄”的笑容刻画出的皱纹了。

“天下爱哭的莫过于青春的少女同情海中翻身的青年,可是他们的生活是最有力的,色彩最浓的,最不虚过的生活。人到老了,生活里渐渐消磨尽了,泪泉也干了,剩下的只是可有可无的那种将就木的心境和好像慈祥实在是生的疲劳所产生的微笑——我所怕的微笑。”读到这的时候,? 不免想起来村上春树的“你要不动声色的做一个大人了,不可情绪化……”,因此没心没肺活着不累确实不错,但还是要适时做个有血有肉,会笑也会哭的人,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文中还引用了18世纪初浪漫派诗人格雷的名言——“The? tear? forgot? as? soon? as? shed, the? sunshine? of? the? breast.”流下的也就忘记了的泪珠,那是照耀心胸的阳光)并称,“这些热泪只有青年才会有,它是同青春的幻梦同时消灭的,泪尽了,个个心里都像苏东坡所说的‘存亡惯见浑无泪‘那样的冷淡了,坟墓的影已染着我们的残年’。”

结语:愿你的人生有笑亦有泪,真实又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