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轮带班,匆匆忙忙,没有想过“如何上好第一节语文课”的问题。
三年后的现在,迎来新一届学生,我想,第一节语文课要有点儿不同,那么,想要把第一节课上好,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思考了一番,想到,既然是语文课,首先要对语文有一定的认识,于是就出现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语文?
以下部分内容是搜集的资料和一些思考,不是教学设计,但教学设计的内容,从这里来。
学生可能会说:识字、做阅读、写作文。这是表层理解。
语文是什么?长期以来,有五类说法较为常见:
“语言文字说”(强调语言文字的发生、发展和性质特点),
“语言文章说”(训练写作常见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语言文学说”(侧重探讨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文学性文本),
“语言文化说”(认为语文包括传统文化知识,如职官、科举、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姓名、礼俗、宗教等),
“语言文秘说”(侧重应用文的写作,包括计划、报告、书信、条据、启事、公约、合同、笔记、诉状等)。
不过,这五种说法都只说出了语文概念的外延,并未揭示其实质和内涵。
那么,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讲,语文的内涵是什么?我们来看看权威定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其中要注意理解几个词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
上研究生时,魏小娜老师在上课时,提过这个问题:如何理解语文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又是如何理解??
至今对于这些问题,我还没有真正理解。
关于语文的本质属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由此可见,学语文,就是学说话和学作文,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
也就是说,学习语文,就是教人如何说话,如何写作。
(摘自公众号“语言文字报”《初中语文第一课,我对学生这样说……》
学生可能会说:没有原因 被迫的、考试要考、要识字。
学习语文,就是学习如何说话,如何写作。
因为学会说话很重要,所以要学习语文,因为学会写作很重要,所以要学习语文。
学说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为什么重要呢?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都会说话。学会说话,不是会张嘴就可以了,不同人说话水平层次不同:
说话需要思维,有逻辑。举例
说话需要准确表达。举例
说话要会概括重点。举例
说话的不同表达方式。举例
达到的目的:无论在什么场合,见什么人都要会说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说话还要有水平。
学写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为什么重要呢?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都怕写作,但是永远也躲不过,只好面对,那么就只能想想为什么一定要学会写作?
写作,是走向成功和优秀的必经之路,是排解情绪的好方法,帮助你各种问题。
当然,写作是需要练习的,积累文字、识字、 词语 、 成语,学习手法、思维、结构、情感。
达到的目的:写作自动化,即尽情写,不管写得好不好,但是,达到更好的自动化,就要修改,写作是修改出来的
任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说话、写作的东西都要学。
1.课本 ,跟着老师走。
2.课外书,先读自己喜欢的,我们会举办读书分享会,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歌词、演讲、辩论、解决问题、思考(电梯里的故事、卖鸡蛋灌饼的阿姨、父母冤枉了你)。
1.时时加强一个观念:语文学习很重要。
2.重在积累:包括阅读和写作。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要学习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跳读、圈点勾画、批注,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课外阅读,学会文本解读,理解文章。
课外阅读包括自己喜欢读的和老师要求的。
写作包括:摘抄、周记、作文。
摘抄美文本;日记或者周记,实现自由化写作;作文精确化,写作修改。
3.关键还是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