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蚕始生,纤细如牛毛。 蚕名言
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这两句大意是:三月里蚕刚刚生出来,体形细得像牛毛一样。蚕在三月出生,刚孵化出来的幼蚕体形十分细小,如果不太注意,几乎发现不了。诗人以纤细的牛毛来比喻,非常恰当。两句把蚕生的时节和体形,交代得既具体又形象。
元代画家 赵孟頫 《题耕织图》
老蚕或雪茧,吐丝乱纷纭。
元·赵孟頫《题耕织图》。这两句大意是:长老的蚕要结出雪白的茧,正在慢慢地纷纭不断地吐丝。老蚕要吐丝结茧,为了结成这个厚厚的丝茧,它需要不停地吐丝,耗尽自己的生命和形体,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纷纭“二字,写出了蚕吐丝的繁多和辛劳。这两句可用于写蚕结茧,也可用来比喻人到老时成就纷出,硕果累累。
元代画家 赵孟頫 《题耕织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宋·张俞《蚕妇》。罗绮:绸缎。这两句大意是:那些满身绫罗绸缎的人,却不是亲手养蚕的劳动者。《蚕妇》诗全文是:“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劳动者没有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剥削者却不劳而获,这是阶级社会中***同存在的不台理现象。作者在这里通过一个蚕妇之口,表选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愤慨。可用来表现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北宋文学家 张俞 《蚕妇》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晋·陶渊明《桃花源诗》。靡王税:没有君王租税的负担。这两句大意是:春天养蚕缫出长长的蚕丝,秋天收获没有交纳租税的负担。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并诗》中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剥削、没有国家政权、没有战乱和徭役、人人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借此抒写情怀,寄托自己美好的情趣,.并以此为参照物对当时的黑暗现实给予批判和否定。这种幻想的理想国在封建社会里永远不会实现,但它反映了农民美好善良的愿望。陶渊明的空想,比思格斯、列宁曾经充分肯定过的圣西门、傅立叶提出的空想学说要早一千四百年,其进步意义难道不应给以充分肯定吗?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桃花源诗》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蚕的名言
见王维《渭川田家》。雉雊(zhìgòu志够)野鸡鸣叫。秀:抽穗开花。这两句大意是:麦秀季节,野鸡在动情地鸣叫,呼唤着自己的配偶;桑叶已经稀疏了,蚕儿开始叶丝作茧。纯用白描手法,写农村景象清新自然,诗意盎然,反映了作者闲适的情趣。
唐代诗人 王维 《渭川田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丝:和“思”谐音。方:才,始。蜡炬:蜡烛。泪:蜡泪,在此比人泪。这两句大意是:春蚕直到死亡才停止吐丝,蜡烛燃成灰烬蜡泪才算流干。上句以春蚕自比,丝、思相谐,喻相思无尽,至死方休;下句以蜡烛自比,以蜡泪比人泪,泪尽之日,正是身为灰烬之时。上句侧重写相思之缠绵悠长,下句侧重写相思之痛苦深重,比喻贴切,语义双关,感人至深,是千古称道的名句,表现爱情的忠贞不渝时常常引用。现在还可借用来形容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
唐代诗人 李商隐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