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衍变 武王灭商时,舜裔已传至第三十四世妫满。
武王为笼络天下,特封妫满为诸侯,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帝舜的故地—陈,称为胡公。
妫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始祖。
妫满传十世至公子完公(四十四世),因国中内讧,完公为避祸奔于齐国,遂改姓田,名完,成为田氏的始祖。
田氏代齐称王,直至秦并六国。
秦末,项羽立田安为北齐王,汉初为韩信所灭。
族人田横遂拥兵东海岛屿,自立为齐王,拒不降汉。
汉高帝八年,为了防范和控制故旧诸侯贵族,宣诏齐楚等大家族徙迁关中长陵。
原齐国王室中的部分人,由于惧怕田横事件牵连,便归并入另一支由 姚姓 衍生而来的王姓,易姓王。
至景帝时,王姓女王成为汉景帝妃,后因生武帝刘彻而成为皇后,家族从而再次显贵。
武帝刘彻即位,恩加王氏,特许舅氏男丁复旧姓田氏。
第六十五世始恢复姓田。
传至六十七世田渊,因父田延年坐罪,逃匿至今浙江湖州(吴兴),再复为旧姓妫。
至六十九世冀州刺史妫平,再复 姚姓 ,为江南 姚姓 的起家之祖。
新莽代汉,搜求舜裔姚氏,征姚平之子、七十世姚丰为睦侯,封国于代。
王莽败亡,姚丰复回吴兴。
此后, 姚姓 基本稳固下来。
姓氏播迁 先秦时期, 姚姓 姓氏的衍变比较剧烈,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不过,人口播迁的区域则相对比较小,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进入西汉之后, 姚姓 的姓氏虽大致稳定,但人口的流动播迁则比较频繁,且涉及的区域广大,遍及大半个中国。
西汉后的姚氏主要分为南、北两大支系。
南系泛称“吴兴姚”,以吴兴为主,今之浙江临安、余杭、德清、湖州,兼有江苏宜兴等地;西北系泛称“南安姚”,以甘肃陇右为主。
南安,即东汉南安郡,治所在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陇西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等县。
吴兴姚自汉末迁居江南到北魏时期,逐渐壮大开来,并反向中原内地回流。
至唐代初期,流播遍及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四川、安徽、湖北等地,逐渐演化出“陕州姚”(河南三门峡)、“桐城姚”(安徽桐城)等分支。
唐以后显于后世的主要有三支:吴兴姚、陕州姚、桐城姚。
北魏时期,吴兴八十五世姚纲仕魏,举家徙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成为陕州 姚姓 的起家之祖。
自姚纲至唐代中叶,陕州姚累世出显宦,到九十世唐代姚崇时,显耀盛极一时。
其间,姚崇父姚懿移居洛阳,成为洛阳姚氏的肇始。
桐城姚也源出吴兴,到明末清初由于出了姚鼐等数位大儒而名扬天下。
除了陕州姚、桐城姚,还有一支比较重要的 姚姓 “福建姚”也源出吴兴。
姚姓 进入福建大约在唐初。
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漳州时,就有姚氏相佐,其后,又有姚氏从福建迁入广东、海南等地。
甘肃陇西一带的姚氏,起始祖为三国蜀汉的姚逄。
姚逄,字得仁,蜀汉护羌校尉,因出使匈奴为匈奴拘困,遂落居甘肃陇西的赤亭一带,并逐渐融入当地的羌人之中。
到晋末,姚氏开始成为羌族首领,成为当地最显赫的望族。
特别是到了姚戈仲的时候,羌人达到了空前的强盛,386年,其子姚苌趁前秦内乱之机,攻入长安,建立了后秦政权,陇右姚氏也开始了向中原内地迁徙。
除了向关中内地发展以外,还有一部分陇右姚氏沿着西南方向播迁,逐步发展到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其中以云南最为繁盛,主要集中于姚安、大姚等地,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因此而设姚州。
姚姓 的人丁于魏晋之前并不太兴旺,但随着“吴兴姚”和“南安姚”的内迁而迅速壮大开来。
今天的姚氏大多数来自这两支。
姚姓分布 姚氏的发源地大致有两处,即江苏苏州和今甘肃陇西一带。
早期由于家族势力不足。
所以发展繁衍的较为缓慢,从晋代开始,姚氏因有来自甘肃陇西一带的羌族首领姚戈仲后裔及所带来的部众作为姚氏的加入而壮大起来。
也就是说,今天姚氏的中国人,大多数是来自这两支。
这两支姚氏后来不断繁衍播迁,唐代以前就已经成为今浙江吴兴及甘肃陇州一带的望族。
后来吴兴吴康有一支姚氏分迁于陕郡,至隋时发展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唐代以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
其中以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四川、安徽、湖北等地的姚氏迁播最盛。
四川、云南的姚姓大多时由甘肃或陕西河南境内迁播而去的。
其中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最多,所以在唐武德四年因此而设姚州。
姚氏入闽是从唐朝开始的。
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漳州时,就有姚氏相佐。
其后,又有姚氏从福建迁入广东等地。
[编辑本段]姚姓发展姚姓在向南发展 姚姓自诞生后至春秋期间,主要在河南发展,到晋代以前,姚姓已经发展到了山西,广西,四川等地。
公元384年,姚姓建立了后秦政权,姚氏因为有了这支来自甘肃陇西一带姚姓的加入而壮大起来。
后秦政权消亡后,据《晋书》记载,刘裕将姚姓“余宗迁于江南。”,因此,江南的姚姓人中有不少是这支姚姓的后裔。
之后姚姓的繁衍的速度更快,播迁的范围更广,到唐代以前,就已经成为今天浙江、吴兴以及甘肃陇州一带的望族。
后来吴兴的一支姚姓,迁入陕郡。
唐朝以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
唐朝,姚姓首次进入福建。
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辟漳州时,随行人中就有姚姓人。
其中,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人最多而专门设姚州。
宋朝,姚姓发展到了广东。
明朝初年,原籍广西的福建莆田人姚武定,姚武宽,姚武官进入海南,成为姚姓入琼始祖。
江西籍姚姓中的一支也于这一时期迁入云南蒙化(现云南省巍山县),2001年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 *** 自治县发现了一份由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亲笔题序的《姚氏族谱》,落款为“熙宁四年辛亥年,现文殿学士特进上柱国太子少师、六一居士欧阳修书”。
书字后盖“六一居士"”篆字方形图记。
从族谱及序文中可以看出,巍山姚姓原为江西籍,他们的先祖在唐宋时期已经成为海内望族,这支姚姓的第二十四祖克明、克澄跟随明军进入云南后入籍蒙化(现巍山县),欧阳修真迹应为明朝初年带入云南的,成为巍山姚姓家族的祖传之宝。
清朝,姚姓进入台湾并开始播迁海外。
姚姓在向北发展 姚姓在向南发展的同时也向北发展到了内蒙古,辽宁等地。
姚姓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名人辈出,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一点从有历代关姚姓人的对联中便可管窥一斑。
如“父子成双史 兄弟号二姚”,上联说的是隋朝散骑常侍姚察,受命修撰《陈》、《梁》两部史书,直到去世时还没有完成,他的儿子继承父志,修完二史;下联指宋代都指挥使姚麟,字君瑞,节度建雄定武军,用兵沉毅多奇策。
有功不自夸,治军严明,下属兵将都乐意为他效命。
兄弟二人后来都立了大功,人称 “二姚”。
“爵封梁国 文重桐城”,上联说的是唐朝著名政治家姚崇,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则天、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开元初年被封为梁国;下联指清代散文家姚鼐,字姬传,桐城人。
乾隆年间进士。
参与了《四库全书》的修纂。
主持江宁、扬州等地书院长达四十年。
姚鼐工古文,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
著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竺集》等。
另外,谈到姚姓,腊梅和姚黄牡丹也不能不说。
河南省鄢陵县的蜡梅在中国最为著名,县城西的姚家村 ,家家户户,房前宅后,遍植蜡梅,历来享有“姚家黄梅冠天下”的盛誉。
牡丹花中的名品——姚黄是一个古老品种,据说起源于宋朝一姚姓庭院,被誉为"花王"。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