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唐宋八大家·第一位·韩愈
人物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早年流离失所、困顿潦倒,三岁而孤,幸得兄嫂抚养。虽孤贫,但志高,自幼刻苦好学,有读书经世之志。二十五岁考中进士,政治上较有作为。
代表作:《祭十二郎文》、《论佛骨表》、《师说》、《获麟解》等。
唐宋八大家·第二位·柳宗元
人物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并称为“韩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均写于被贬之后。典范之作要数《永州八记》。
代表作:《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小石潭记》等。
唐宋八大家·第三位·苏轼
人物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豪放派词人。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而后仕途几经浮沉。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追谥号“文忠”。
代表作:《水调歌头》、《浣溪沙》、《蝶恋花》、《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唐宋八大家·第四位·苏洵
人物简介: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大文豪苏轼的父亲。苏洵少时不爱读书,及至二十七,醒悟发愤,开悟虽晚,但用功甚勤,学经通史,十几年苦读。后因被欧阳修赏识而文名大盛。苏轼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情景,认为自己深受父亲影响。
代表作:《六国论》、《管仲论》、《辨奸论》、《衡论》、《权书》等。
唐宋八大家·第五位·苏辙
人物简介:
苏辙,字子由,嘉祐二年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仕途起伏不定。直至崇宁三年,定居颍川,过起田园隐居生活,终日读书、著述、参禅。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代表作:《栾城集》、《龙川略志》、《诗集传》、《论语拾遗》等。
唐宋八大家·第六位·王安石
人物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出生在官吏家庭,自小受到良好教育,进士出身,打小随父遍历各地,见多识广,深谙民情,出仕后推行新法,被列宁评价为“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
代表作:《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等。
唐宋八大家·第七位·曾巩
人物简介:
曾巩,字子固。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进士,北宋散文家。曾巩生在书香世家,祖父当过户部郎中,父亲是太常博士。史料记载曾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不类童子”。与王安石、欧阳修均为熟识。
代表作:《王平甫文集序》、《寄欧阳舍人书》、《赠黎安二生序》、《上蔡学士书》等。
唐宋八大家·第八位·欧阳修
人物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进士,仁宗时期翰林学士。苏轼兄弟、曾巩、王安石皆出自欧阳修门下。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时,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的转变有巨大影响。
代表作:《醉翁亭记》、《卖油翁》、《鸣蝉赋》、《秋声赋》、《伶官传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