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就符合礼的要求;四十岁时就掌握各种知识,不被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时听到别人说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时听从内心想要的,但这些想法都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学习了但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思考了但不学习内心就会感到不安(危险)。”
子贡问孔子:“孔文子凭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孔子说:“他努力勤奋并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当作耻辱,凭借这一点称他为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一座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只要停止了,我就停止了!比如填平洼地,即使我只倾倒了一筐土,只要前进了,我也就前进了!”
孟子说:“大王不聪明不值得奇怪。即使天下有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可以生长的了。我和王相见的次数也太少了,我退居在家把大王冷淡到极点(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大王身边)我怎么能帮助王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现在下围棋作为一门技术,是小的技术;但如果不专心致志的话,就不能学会它。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假使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把心思和志向专一到下棋中,只听弈秋一个人的话;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来到,想着拿出弓和箭去射下它,即使他是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比不上那个专心致志的人。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者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这本书。我对于《尚书》中的《武成》这一篇,只取两三条就可以了。极仁道的人在天下是没有敌人的,凭借极仁义的周武王去讨伐极不仁义的商纣王,结果怎么会流那么多血让木棒浮起来呢?”
原文:
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pù)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ǔ)也。”
扩展资料: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朱熹将《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经典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百度百科-孔孟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