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是奇怪,随着年龄的渐增,少小之事不仅没有随着年岁的消磨湮灭,反而渐渐清晰地露出它的趣味来。
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冻,地冻冰封,草木渐枯,农事活动也渐渐停歇,勤勉了一秋的人们这时候也很少出门,大人们大多就猫在烧暖了热炕的家里,或拉拉家长里短,或收听收听秦腔。
时上三四年级的我们,每到下午放学后,确实就是最快乐的时候。冬天里,昼短夜长,我们简陋的学校当时还没有通上电灯,老师们虽然住校,但也不要求我们上晚自习,因为条件简陋。有一次,老师尝试着让我们带着各自家里的煤油灯上晚自习,结果大家来了以后,教室里燃起的煤油味能把人呛倒,我们还有人捣蛋烧废旧的作业本取暖,弄得教室里有时火光冲天。老师发现后,吓的再也不敢让我们上晚自习了。
放掉了的我们像一群出笼的小鸟快活极了。每到晚饭后,我们不是急急忙忙的做作业,而是放下碗筷后,就一个找一个地聚拢起来,大家那个时候没有多少好玩的玩具,也没有什么活动场所,只是少不了找乐趣。冬天的时节里,到处都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生气,加之我们的村庄,前不着山,后不靠水的,有什么可玩的呢?这你可别操心,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有鬼点子的家伙可是不少,“我们抓雀子去!”不知谁给大家提议,这个提议很快得到大家的同意。于是,我们在“小头头”的带领下就一个个地拿了个“武器”——长长的棍子。大家都准备拿这个武器打麻雀。
麻雀在北方是我们常见的.鸟儿,在枯燥的冬天里也可能是最有生气的家伙。不过,当时人们对麻雀的评价不是多好,于是,在我们小家伙的眼里麻雀应该不是个好东西,所以,提出打麻雀的建议竟然没有遇到一个人的反对。
可是,冬天里的麻雀们在傍晚的夕阳下叽叽喳喳了一阵后,很快都像一杯水倒在地上一样,消失了,要打麻雀,到哪儿去打呢?有喜欢观察麻雀行踪的家伙就神秘的告诉大伙儿他知道麻雀的藏身之处。于是,我们就跟着他一前一后的走着。当他走到墙下时,他就悄悄地告诉我们麻雀就藏在覆在墙上的红薯蔓里。红薯是我们家乡的一大粮食作物,那个时候,几乎家家都种,家家户户都有红薯窖。冬天里,红薯还常常成为各家各户的主要食品。因此,拥有红薯窖就好像拥有了满仓的财富一样,家乡的人们把它还是当宝贝一样看待的。红薯蔓到处都是,长长的密密的藤蔓叶子覆盖在高高的土墙上,成为人们晾晒的干柴,有的还作为猪的饲料。谁曾想到,这里竟然成为了麻雀们过冬的栖身之所,我们都有点纳闷。
出鬼点子的头头让我们大家都悄悄地拿好棍子,放轻脚步,然后慢慢地走到墙根下,他让大家都把棍子举起来,然后听他一声令下,棍子就向藤蔓上打去。这时在我们的耳边只听到“砰砰”“砰砰”的打击声,于是那些刚刚进入了梦乡里的麻雀们就被我们的一阵乱棍扰醒,纷纷“扑腾腾的,扑腾腾的”从藤蔓里仓皇飞出,惊得一群群乱叫,在夜空里显得有点凄凉和可怜。而我们那时候年幼无知,不仅不看着麻雀们可怜,还因为看着麻雀们的狼狈逃窜相而高兴地拍手。虽然我们都用力的打了,可是却没有打掉一只麻雀。也许因为麻雀们藏得很深,也许因为藤蔓们很厚,有力的保护了麻雀。
虽然我们没有打着麻雀,但是却玩得非常开心。在寒冷的漫长的冬夜里,在凄清的月光下我们竟然乐不知疲,追的麻雀四处惊叫,而直到母亲把我们一个个的喊回为止。
如今这些旧事想起来,而尤其是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冬季,一轮清辉爬上东山的时候,小时候的这些趣事就不由自主的浮现在眼前,这让我感到逝去的那些日子是多么的美好,童年是多么的令人向往。虽然彼时是多么的穷困,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但是比起现在这些经常没有时间玩的小孩子来说,我们的童年似乎还是很饱满的。难忘啊,那些充满趣味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