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贾平凹先生,心里是有些意外的:这位自称“长安最丑的男人”其实长得浓眉慈目,轮廓分明,和他的文字一样耐看。他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也没有一般文人的清高。和他谈话如沐春风,十分惬意。感觉他既是一位随和的长者,也是一见如故的朋友。他自嘲说,自己“长得很土,衣着和举止也土”。但同他交流,我却深感他的内心是现代的。他对人生孤独意识、悲剧意识的思考和洞察都是独特的,思想的前卫性甚至远远超过了许多名噪一时的新锐。
阅读平凹先生的作品是从《鸡窝洼里的人家》开始的。当时就觉得小说情节动人,文字洗练优美,充盈着一股浓浓的黄土高原的味道,颇为心仪。以后陆续读过了他的许多小说和散文,渐渐对他有了深一点的了解。
在文坛上,他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废都》的出版,曾经引发文坛大地震。在受诽谤和抨击最猛烈的时候,他写了一个条幅挂在自己的书房:默雷止谤,转毁为缘。他深信,时间是检验作品最好的工具。在困境中,他埋首写作,完成了《白夜》、《土门》、《高老庄》等大量作品。
他的小说“多转移,多成效”。早期风格清丽,而后是混沌,再蜕变为颓废,最后积淀为深厚,力图把西方的抽象融入东方的意象。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曾说,贾平凹是被人公认的当代最具有传统文人意识的作家之一,但其实他的作品内部的精神指向却不但不传统,而且深具现代意识。对这个评价,我以为是确的。
而作为《美文》杂志的主编,他倡导新文学观,鼓呼扫除浮艳之风,在散文家中独树一帜。他的《我不是个好儿子》、《红狐》《小楚》、《商州又录》,或追念亲友,或回首往事,或细说风貌,都是情景并存,启人深思;《四十岁说》、《关于女人》、《说家庭》、《说请客》,或犀利独到,或幽默风趣,无不表现出作者的豁达与睿智。虽然记的是一时之感,生活片断,却令我感受到人之性灵和一种生命的实感。
近日读其新作《三游华山》。似有所悟。三次为华山来,却未登山而归,缘由何在?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揭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颇可以同丰子恺的《初冬浴日漫感》相比论。
返朴归真。我以为这正是平凹为人为文所追求的境界。
、《说请客》(1994年)
请吃和吃请,都是一个吃字,人活着当然不是为了吃,但吃是活着的一个过程,人乐趣于所有事物的过程。在西方,社会靠金钱和法律维系,中国讲究权势和人情,一切又都表现在吃。
道理不错。但“人乐趣于……”这种措辞不合语法。“乐趣”就是个名词,不是动词。语言毕竟是社会通用的东西,不能全由自己做主,任意处置。
……吃食的不同却要改变人的品种的。秃隼之所以形容恶丑、性情暴戾,秃隼的食物是腐肉,凤凰吃的是洁莲之果,清竹之实,凤凰才气质高贵,美丽绝伦。人对食品有好有恶,和尚没有不高古的,酒鬼没有不丧德的,湖南人吃辣椒多革命,山系人吃醋少铺张,……
跟前面在《进山东》里说葱卷大饼吃出圣人的那个论调一样。建议平凹开办人才养殖场,或人才饲料制造厂,一定发财。大概平凹见过凤凰吃食,没见和尚作恶的记载吧?大概这就是人家说的“满嘴里跑火车”吧?
平凹散文,似乎是三十以后始盛,四十以后始衰。不知五十以后如何发展?以古今大文人观之,应是如酒如参,如松如柏,老而弥佳。
参考,很难找全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