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空”字,境界全出。
1、心境,空心,空出心之杂绪,满怀自然与禅的闲情。
2、环境,心空而显出自然之美,这是感受自然雅趣的途径。
3、情境,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人融入自然,感受一份和谐。
诗人,留给我们的并非空,而是满满情怀与意境深远的诗的形象。这里是反衬用法,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自然为空自知。空,反衬自然之美。空,体现诗人的无我的佛学修养,心空,才能装得下万物。这与虚怀若谷,有相通之处。无我而能全身融入自然,果真周边无一人一物么?并非如此,而是诗人已达到了无我的境界,故能全身融入大自然,随风随云般的穿行,故,后句诗才有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自然随心之美感,这是大自然独有的洒脱、自在与萧然,诗人的心可谓与佛理与自然融合了,心凝形释,与万化融合了。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王维
空之情境
仔细品味一空字,你就会懂得:“空”这一个情字了得!
东边日出西边雨,却道无晴是有晴。
亦这说明“空”字是有情的,尽管“空”它有时是以“无情”的诗意出现的。
诗人有情似无情的巨大反差,取得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只有了解了“空”,才能读懂诗人的从容,自然环境之美,与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无中体现有,有空的境界,才能更加纯粹地体会到有的乐趣,正如诗人中年向佛,远离名利等等。
佛法常说空及不空两方面,与古诗词中的人性感悟有许多相似之处。空者是无我,独善自身。
花开有花开的风情,花残有花残的韵致,只有热爱美幻想美的人,才有闲情写这些带有“空“字的香韵袅袅的诗歌。
空与不空,情与不情,谈与不谈意义不大,只在知道中,一份情境中点到为止。
空之理趣
这是一种空而非空,非“常空”的境界。
一个空,是对寂然的升华,显得深远、轻灵、隽永。
空是一种前进,放下一些,才能重触碰、感受一些,拾起一些。
空出杂绪,空出心田,空入美感,空生雅趣,空创诗意,空显自然。
一座山,一片水,在诗人的眼里,不是山水,是空灵不尽之境,是带情的灵气所在。
自己就融入自然让自己进入角色,使“空”成为施情物,拟人化地写出了自然之景能使人消除杂念的清幽境界。
空字之妙,妙在功力、诗味、理趣,也是体现了诗人的造诣其深,单一个空,而心生万物。空可空,非常空。道行很高的诗人,他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意为诗。庄子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淡泊名利的人,把自己融入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空可空”,然而一个人既然是人,就不可忘之于情,就是庄子也否定不了的。但诗人们擅长在某一时段,在某一桃源之地沉静下来,写他们的无意之诗,使诗达到闲适恬静的曲径通幽之境,这就是所谓的非“常空”。空的出现,自然会使人想到大自然大宇宙的旷远深邃,是诗人灵感的源泉。
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霜露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