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睡猫儿
在中国古代,皇室贵族,文人墨客和平民百姓都喜欢养猫,不同阶层的人们赋予了猫儿不同的色彩。寺院里的高僧大德们同样养猫,咏猫,说猫,常以猫儿为禅机阐释深奥的佛学道理,这使猫儿有了不同寻常的禅趣和美感。佛教与猫是中国猫文化史中独具魅力的部分。
唐宋以后,牡丹花也多植于寺院之中,这从唐宋诗文可见一斑。唐人卓英英游福感寺答少年有牡丹未及开时节,况是秋风莫近前句,福感寺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刘兼再看光福寺牡丹中去年曾看牡丹花,蛱蝶迎人傍彩霞,描绘的是四川荣县光福寺牡丹盛开的景象。白居易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写的是对长安西明寺牡丹的回忆。到了宋代,寺院里栽植牡丹,观赏牡丹已非常普遍,而且歌咏牡丹,蕴含佛理禅趣也成风尚。宋代蕴聪禅师所在的谷隐寺也以牡丹闻名,北宋彭汝砺有诗赞之谷隐多牡丹,一花百千叶。一根出一切,一切一根摄。爱君看花处,立悟恒沙劫。其谁知此意,只有花间蝶。宋代诗僧也有咏牡丹诗,既赞美牡丹,又抒发禅意,如北宋释道潜僧首然师院北轩观牡丹诗中句清净老禅根道妙,即此幻色谈真空。觉范次韵苏通判观牡有解空勿忆南泉老,但言如梦不言无句。宋代寺院里种植牡丹,畜养狸猫,花语与猫趣相映成画,引发蕴聪禅师用牡丹花下睡猫儿阐述深奥晦涩的佛学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