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刚开年,张艺谋就交出两份完美答卷。
冬奥会开幕式精彩绝伦,中国式的高级审美和满分创意,获得好评如潮。
同时,由他执导的春节档电影《狙击手》 也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
对比之下,贺岁片领军人物冯小刚,依旧有新作问世。
这已是他缺席春节档的第N个年头,去年转战网剧推出《北辙南辕》,也以失败告终。
张艺谋和冯小刚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璀璨的第五代导演,只是如今二人已然拉开距离。
前者靠自己一路逆袭,后者靠贵人步步上位,有这样的结局,似乎并不意外。
冯小刚:一路靠贵人,还是没能实现梦想
01
马末都在某次采访中犀利评价冯小刚。
“他最大的聪明就是懂得利用比自己更聪明的人。”
1958年,冯小刚出生在北京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父母早年离异,母亲带着两个孩子,靠印刷厂的微薄工资养活全家。
没有余钱买好吃的,酱油泡饭成为冯小刚童年中的记忆美味。
生长在单亲家庭,小时候因营养不良个子矮小,他是大院子弟们欺负的对象。
他总是被孩子们撵着跑,边哭边发誓:长大要混出个人样!
1978年,高中毕业的冯小刚入伍当兵,因在文字方面有些才华,被分到文艺部。
1984年,在部队历练几年的他被调到西直门粮食仓库宣传科,依旧做些文艺工作。
年轻时冯小刚嘴巴甜,能说会道,和科里的同事领导打成一片。
日子虽然过得悠闲,工资却很微薄。
每到夜深人静,冯小刚总在琢磨心中遥远的梦想。
苦难的人生起点,让他在人生每个阶段为以后做足铺垫。
凭借能来事儿的性格,后来的冯小刚被调动到城建公司总工会,前途肉眼可见光明起来。
此时,他结识了人生中第一位贵人—郑晓龙。
郑晓龙比冯小刚大6岁,俩人认识时,他担任北京艺术中心主任的位置。
冯小刚对他极为崇拜,追着夸奖,用尽赞美之词。
这番用心没有白费,他最终被对方收为师弟,俩人打成一片。
很快,冯小刚就被郑晓龙推荐郑立会导演的《生死树》中,担任美术助理。
他的电影生涯,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02
接触电影之后,冯小刚凭借文艺天赋和口才,一路做到美术指导位置。
在这期间,他找机会认识了不少文艺界的有名人士,比如王朔、马末都、叶京、海岩等人。
这帮人,也就是网络上盛传的“京圈大佬”。
冯小刚深知想要出人头地,抱紧大腿很重要。
那时王朔凭借几部成名作风头正劲,冯小刚只是个小小的美术指导,压根没途径认识他。
想要搭上关系,只能靠师兄郑晓龙,他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
有一次俩人聊天,他在“无意中”透露自己是王朔的迷弟,并直言想见偶像一面。
冯小刚言辞恳切,眼神真诚,很快打动郑晓龙,竟真的为他牵线搭桥。
1986年,他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王朔。
第一次见面,冯小刚就使出优秀的彩虹屁功底,把王朔拍得很舒服。
就这样,他很快被对方收为小弟,成功打入京圈大佬内部。
尽管长得尖嘴猴腮,又没有家世背景,但冯小刚胜在有点小才华,还特别能拍马屁。
他会根据每个大佬的特点,专门研究作品,针对性分析,必要的时候倒背如流。
聚会时,他就化身粉丝伏低做小,把自己掌握的材料洋洋洒洒说个遍。
端茶送水,迎客送人,打杂小弟们干的活儿,他也丝毫不含糊全揽下。
有了这些人脉资源,冯小刚的眼界得以拓宽不少,业务能力也大大提升。
他总是逮着机会虚心请教王朔,拿着自己的本子不耻下问。
客观地说,冯小刚虽然爱拍马屁,但他的才华和学习能力也是一流的。
有了王朔的点拨,他在编剧方面的能力也飞快提升,很快就得到郑晓龙的肯定。
1991年, 他成为郑晓龙导演剧情片《遭遇激情》的编剧。
这是他第一次当编剧,最后顺利获得第11届金鸡奖最佳编剧。
这份荣誉让冯小刚坚定了当编剧的想法,也让他与大佬们的关系更进一步。
同年底,在王朔的极力推荐下,他成为《编辑部的故事》编剧团队一员。
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让冯小刚的才华彻底被认可。
由于题材问题,这部剧迟迟没有过审,搁置了大半年终于要开拍了。
项目可以重新启动,可剧本底稿丢失了,王朔一气之下不愿意干了。
此刻冯小刚站了出来,拍着胸脯保证:“我能重新写出来!”
于是他奋笔疾书,没日没夜写剧本,硬是把故事的梗概还原。
郑晓龙等人看过后啧啧称奇:“你还有这样的本事!一点都看不出来不是王朔写的。”
这部情景剧播出后大受欢迎,葛优等人也随之走红。
这之后,王朔格外看中冯小刚,还领着他创立了个电影公司。
王朔负责出钱,冯小刚负责拉业务,到处跑投资公司,认识不少电影厂老板。
有了点钱后,他出手格外阔绰,请老板们吃饭总是抢着买单。
应酬往来之间,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王中磊、王中军认识了。
靠着王朔这颗大树,他在这些人面前总能说上话,时间长了就成了好友。
这也为他后来在荧幕上大放异彩埋下伏笔。
03
王朔虽然满腹文采,奈何为人太清高,言辞也太犀利,作品中更是揭露人性的灰暗面居多。
有人推崇就有人反对,在作品大热之后,后来的王朔迎来事业低谷。
1997年, 社会 主流都在批判王朔,凡是涉及他作品的影视剧都被抵制。
无奈之下,他只能远走美国,临行之前他交代冯小刚:“你该拍电影还是拍电影,不要署我名字就行。”
王朔走后,冯小刚翻拍了他的小说《你不是俗人》
他果真没有在影片中署名王朔,电影在春节上映,卖出3600万票房。
这部电影就是贺岁档先锋--《甲方乙方》
后来,冯小刚还陆续翻拍了王朔的不少小说,比如《过着狼狈的生活》改编的《一声叹息》同样火爆无比。
只是,王朔终究是个文人,骨子里瞧不上这些充满铜臭味的电影。
他对冯小刚的电影理念很不认可,俩人最终渐行渐远。
这并不妨碍他继续结交新大哥,王朔不搭理自己,他就转投王中军。
2003年,冯小刚正式签约华谊兄弟,打算借助这个平台实现梦想。
尽管那时他已出人头地,但其实在冯小刚的心里,也有一个文艺情怀。
拍贺岁商业片是生活所迫,立意深远的救赎题材,才是他想要的。
他找到华谊兄弟,和对方做了个交易。
“我给你们拍一部商业片,公司就给我投资一部我想拍的电影”
后来,冯小刚顺应市场拍了《夜宴》 作为交换,华谊公司为他投资了《集结号》
这样的模式一直持续,华谊公司有了冯小刚这个金字招牌,赚得盆满钵满。
冯小刚也靠这个平台,开始尝试拍出自己的风格。
可惜离开商业领域,他拍的主旋律片子似乎总差了点意思。
2012年,华谊投资2亿帮助冯小刚拍摄《1942》 最终虽收获票房3亿,却依旧亏损。
作为补偿,他后来又推出《私人订制》 算是弥补心中的亏欠。
加盟华谊后,冯小刚走上了人生巅峰,金钱名利早已如过眼云烟。
但他抱大腿的习惯却依旧不改。
2017年《芳华》大获成功,他带着主演苗苗参加私人聚会。
这个聚会上圈内大佬众多,带着几分醉意,冯小刚开始起哄苗苗,让她当众跳舞。
视频流出后,宴会上的几个大老爷们都被质疑了一番。
这次事件后,冯小刚明显低调很多,不再像当年那般肆意回怼网友。
这几年,国产电影开始慢慢走向萧条期,几个大导演的作品都不尽如人意。
冯小刚也在《手机2》流产后,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进入电影行业三十年,一路结交各路权贵,他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文艺梦想。
张艺谋:28岁上大学,成就天才导演
01
世人评价张艺谋:“他是一个最勤奋的天才。”
回首他的艺术道路,这句话确实很贴切。
1950年,张艺谋出生在西安的一个小康家庭。
父亲曾是军人,退役后在农林局工作,母亲是一名外科医生。
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儿童时期的张艺谋拥有出类拔萃的成绩。
除了学习,他还很喜欢画画,对于这个爱好父母也支持,总是给他买各种临摹本。
1968年,由于家庭成分特殊,毕业后他没能继续学习,而是被下放到农村。
母亲总教他:“不要出头,夹起尾巴做人。”
那段时间,张艺谋内心有些自卑,遇事从不反抗,被欺负也不吭声。
插队那段时间的历练,为他今后拍黄土地电影提供不少素材。
1971年,张艺谋结束下乡生活,回城后被分配到咸阳市棉纺八厂,成为一名工人。
那时他已和第一任妻子结婚,拥有稳定的工作,人生方向似乎已经定下来。
张艺谋天生好学,这种一眼看得到头的日子,并不是他想要的。
工厂上班期间,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爱好,画画和摄影,靠天赋和自学创作出一张张优秀的作品。
1978年高考恢复,他第一时间报名,并利用下班时间恶补文化知识。
考学之路并不顺利,尽管张艺谋成绩优异,摄影作品也出类拔萃,但北影老师始终觉得年纪太大,没有收他。
为了能顺利上学,张艺谋往返北京三次,毫无背景的他硬是托人把自己的作品递交到文化部部长的手上。
这种死缠烂打的精神最终感动了工作人员,在多方协调之下,北影终于向他发出橄榄枝。
从工厂工人到大学生,张艺谋终于美梦成真,那年他已经28岁。
真正接触到电影圈子,张艺谋的热情与天赋也被点燃了。
工作三年后,他得到在陈凯歌电影《黄土地》中掌镜的机会。
这部电影上映后,震撼人心的画面,史诗级的镜头,让他一举斩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
此后,这部片子又陆续在国际上获得多个奖项,张艺谋初战即成名。
但他没有停下学习和 探索 的脚步,依旧孜孜不倦钻研电影相关知识。
1987年,吴天明导演筹拍《老井》 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演员。
好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导演心急不已。
清瘦的脸颊,淳朴的气质,这不就是他想要的演员吗?
吴天明激动的告诉张艺谋:“别找了,这个角色就由你来演了!”
导演给的任务,他欣然接受,为了能拍好,还特意深入乡村体验生活。
连续好几个月,张艺谋都与老乡们吃住在一起。
凭借这股认真勤奋的态度,他在片场呈现出令人信服的演技。
电影上映后,观众也被挖井人“孙旺泉”这角色感动了。
最幸运的是,第一次作为演员参演电影,张艺谋就荣获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奖。
如果放到现在,当年风头无两的张艺谋,一定是大家口中的“天降紫微星”
最为难得的是,他没有被眼前的名利迷失,婉拒许多片约,依旧坚定站在幕后。
02
几次跨行成功,让张艺谋有了更多尝试的勇气。
获得影帝的第二年,张艺谋就干起了导演的活。
1987年,在吴天明和西安电影厂的支持下,他开始筹拍《红高粱》
这部电影根据莫言小说《丰乳肥臀》改编,为了能拍好,张艺谋下了不少功夫。
就连女主角敲定,他也要带着演员亲自见一见原作者才安心。
好不容易选出巩俐,他第一时间带着到莫言家,结果对方评价不理想。
“她太学生气了,根本没有乡野气息之美!”
尽管莫言不是很满意,但张艺谋依旧坚定自己的眼光,执意让巩俐出演。
为了能呈现出小说中那片如火如荼的高粱地,他特意找拍摄地的农民签了一份高粱种植合同。
1987年春天格外干旱,高粱种下去出苗后,没有雨水滋润,几乎不长。
张艺谋为此急的吃不下睡不着,整个人都处在焦虑的状态。
他找到当地县委,几番说情,批下5万吨肥料,这才让高粱的长势追上来。
电影拍摄期间,张艺谋也一直和原作者保持密切联系。
闲暇之余,他会带着主创到莫言家吃饭,针对拍摄事无巨细交流。
这番心血没有白费,《红高粱》上映后,把国内外的大奖都领了个遍。
出道即巅峰,张艺谋的辉煌电影生涯,也从这部作品开启。
03
手捧大奖,张艺谋的时代真正到来。
《红高粱》之后,巩俐成为他的御用女主,俩人陆续合作了多部作品。
这些揭露人性和苦难的片子,让张艺谋的名字风靡国际。
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将他送上电影大师的位置。
这部影片画面唯美,故事情节紧凑,演员的演技更是炉火纯青。
台前幕后***同努力,这部影片最终斩获第48届国际节银狮奖、第36届意大利大卫奖、金鸡电影百花奖等等。
之后,张艺谋开启“造星时代”,挖掘出章子怡、董洁、周冬雨、倪妮等不同时代的“谋女郎”
对于内地演员而言,上张艺谋的电影,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那时,他是影迷心中最伟大的电影人,把黄土地电影中的色彩美学发挥到淋漓尽致。
获得成功后,张艺谋依旧在积极 探索 ,乡土电影已不能在满足他的创作欲。
1996年,急于改变的他拍了《有话好好说》 主演瞿颖、姜文、票房不尽如人意。
他没有灰心,一次的失败没有让他放弃 探索 商业片。
《英雄》《赤壁》《归来》 这些商业大片带有浓厚的资本色彩,虽缺少了文化底蕴,但视觉效果依旧震撼人心。
此时,大众对张艺谋的评价开始动摇,但对于他的审美,依旧赞不绝口。
直到后来《长城》《三枪拍案惊奇》等作品问世,他成了大众口诛笔伐的对象。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走下了神坛,期间还因为二婚和超生事件被极尽嘲讽。
那几年,张艺谋似乎重新回到小时候被下放的日子,低着头做人,从不回应“负面新闻”。
2015年,张艺谋为了翻身,筹集10亿资金拍摄《长城》,结果只卖了11亿票房。
在他低谷期的时候,冯小刚说了一句:“ 我拿1亿赚10亿,有人以10亿博1亿,真遭罪,搁谁不生气。”
这句话也深深刺痛了张艺谋,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翻身拍出好作品来。
此后他沉浸在创作世界里,积极寻找新的出口。
善良又努力的人总会被命运眷顾,熬过流言蜚语漫天的日子,张艺谋终于重见光明。
2019年,《悬崖之上》大获好评,2022年《狙击手》票房暴涨。
冬奥会的成功,让大家感叹:“我们都欠张艺谋一张电影票!”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张艺谋最终用卓越的实力,续写了辉煌璀璨的后半生
张艺谋和冯小刚,都是中国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各自有耀眼成绩。
但俩人无论天赋资质,还是做人格局,都相差甚远。
这也许就是,为何他们能在顶峰相见,却无法殊途同归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