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阮文达予告归,搜罗金石,旁及钟
阮文达被朝廷准许退休,他便搜罗铜器和石刻,包括铜钟铜鼎祭祀礼器,还一一加以考订,自己夸耀老眼看得很准。
一天,有个拿了一件断了足的铜铛的人上门销售。文迭再三审察细看。
这件铜铛容量一升左右,清洗以后.绿色如西瓜瓜皮。文达非常高兴,认为这肯定是秦汉时期的器物。
出了高价买了下来。有次请客,他用这件铜铛盛了鸭肉.代替陶锅。
在座的客人一边抚摩,一边赞赏,文达十分得意。突然铜铛发出很响的破裂声音,整个器物顿时土崩瓦解。
滚烫的汤水满桌流开。文达很恼火,暗地里把售假的人拘留起来,锁闭在房间里,要求他每年制造一定数量的假鼎,并付给他丰厚的工钱。
从此,文达送人的古器物。没有一件是真品了。
2. 文言文 《陶侃逸事》的翻译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
陶侃聪慧灵敏,对人谦逊有礼,做事勤奋。.整日盘腿端坐,检查管理没有遗漏,没有稍稍的闲适。他常对他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如此珍惜的时间,对于我们众人,来说就更应当珍惜时间,怎么可以只想着安逸、游玩、醉生梦死的生活呢?活着的时候不能对国家有好处,死了以后后人听不到你的美名,这是自暴自弃。”
3. 语文.文言文《宋史,尹洙》翻译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年轻时与哥哥尹源都以儒学出名。考取进士,调任正平县主簿。历任河南府户曹参军、安国军节度推官、光泽知县。考试书判成绩优秀,改任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伊阳知县,有能干的名声。因为大臣的推荐,被召回朝考核,任馆阁校勘,升太子中允。正好范仲淹被贬官,皇帝在朝堂中宣读诏谕,警诫各级官吏不要结党营帮。尹洙上奏说“:范仲淹素来赤胆忠心光明磊落,臣与他是师生兼朋友的关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党羽。如今范仲淹因为结党营帮被治罪,臣也不能苟且免罪。”宰相发怒,革了他馆阁校勘的职,再去任掌书记、唐州酒税监。
西北地区长期平安无事,尹洙做了《叙燕》、《息戍》两篇文章,认为战备不可松弛。
尹洙又写了《述享》、《审断》、《原刑》、《敦学》、《矫察》、《考绩》、《广谏》,与上两篇合成《杂议》***计九篇奏上给朝廷。
尹洙为人内刚外和,博学有才,尤其精通《春秋》。自唐末经过五代,文风柔弱。到宋初,柳开开始做古文,尹洙与穆修再发展这一文风。他的文章简练而有法度,著有文集二十七卷。自从赵元昊叛乱,尹洙无时不在军队中,所以对于西疆的事最熟悉。他的兵制学说,阐述作战防守的胜败,全面论述了当时边疆战争的利与害。他又想训练当地民兵代替守军,以减少边疆军费,作为抵御外敌的长期政策,但都来不及实施,赵元昊就已臣服,尹洙也被调离并且被治罪了。降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全天下人都认为是刘的奏文害了他。调任均州酒税监官,感染疾病,沿着送公文的路到南阳访求医生,后去世,年仅四十七岁。宰相韩琦为尹洙讲话,于是朝廷追认恢复他的旧官,并将他的儿子尹构录用做官。
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满意的话望采纳!
4. 文言文《王元之》的翻译王元之,济州人,小时候七八岁就已经会写文章了,直到毕文简为州里当差,才听说他这个人。
询问他的家事,知道王元之家以磨面为生,因此让他以《磨诗》为名做诗。元之不假思索就说:“只要心里正直,不要为眼下未被人知晓而发愁。
如果有人轻轻借了你一点力,就是你转身的时候。”文简感到十分惊奇,就把他留在了学堂里听讲学,一天,太守在筵席上出诗句(对联):“鹦鹉能言争似凤”,在座宾客没有能够对上来的,文简就把诗写在了屏风上,元之在下面写下下联:“蜘蛛虽巧不如蚕。”
文简看到后感叹说,真是能治国安邦的才子啊!于是就赐予王元之衣帽,称他为小朋友(忘年之交)。
5. 王元泽巧辩文言文翻译《王元泽分辨獐与鹿》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权智》,以下是原文:
王元泽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大意为:王雱(字元泽)几岁的时候,有一次,客人带来了一个装有獐和鹿的笼子,问王雱说:“哪一个是獐,哪一个是鹿啊?”王雱实际上是不认识的,过了一会才回答到:“獐的旁边是鹿,鹿的旁边是獐。”客人感到十分的惊奇。
注:王雱,字元泽,是王安石的儿子。这是《梦溪笔谈》里面记载的原文,突显王元泽思维敏捷,才识精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