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文化]中国的唐诗之路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7-09-30 14:33:54) 来源 编辑:王俊禄
知道中国有“丝绸之路”的人很多,但知道中国有“唐诗之路”的人或许就不多了。
诗路在何处?自古城绍兴出发,由镜湖向南经曹娥江,沿江而行,入浙江名溪到剡溪,溯江而上,经新昌沃江、天姥,最后至天台山石梁飞瀑,全长约190公里,所及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千余年来,众多文人墨客被这条路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村野牧歌、清流舟筏的景色所陶醉,一路载酒扬帆,击节高歌,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世人便将其命名为“唐诗之路”。
据史书记载,唐代有12位诗人到过剡中,游历过这条风景线。“初唐四杰”的卢照邻、骆宾王;“饮中八仙”的贺知章、崔宗之;“中唐三俊”的元稹、李绅、李德裕;“晚唐三罗”的罗隐、罗邺、罗虬以及孟浩然、崔颢、王维、贾岛、杜牧等等,无不在这条路上留下足迹和诗章,从而在这条路上形成了任何地方都不可替代的文化积淀。
诗仙李白畅游了这条古道后,被沿途的旖旎风光所陶醉,高歌“此行不为鲈鱼烩,为爱名山入剡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等神采飞扬的诗句。在李白游天台数年之后,诗人孟浩然又沿曹娥江、剡溪再登天台山,写下了《舟中晓望天台》。杜甫20岁时就入台越两地,游居忘归达4年之久,高吟“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足见当年诗人对这条被后人称之为“唐诗之路”风景线的眷恋之情。
“初唐四杰”的卢照邻、骆宾王;“饮中八仙”的贺知章、崔宗之;“中唐三俊”的元稹、李绅、李德裕;“晚唐三罗”的罗隐、罗邺、罗虬以及孟浩然、崔灏、王维、贾岛、杜牧等等,无不在这条路上留下足迹和诗章,从而在这条路上形成了任何地方都不可替代的文化积淀。
这条古道何以赢得唐代诗人的青睐?原来浙东会稽、四明、天台三大名山在此盘结,其间百溪清流环绕,奔腾有声,汇为剡溪。剡溪清澈见底,两岸风光如画,宛如世外桃源。天台山自古便是名山仙境。沿途有许多美妙动听的神话传说。唐代诗人偏爱漫游剡中,主要是追慕魏晋遗风与汉前文化乃至史前传说。
出新昌县城东行12公里,即为幽静秀丽的沃洲湖。818公顷的辽阔水面,能蓄水1.86亿立方米,四周青山掩映,绿洲点缀。沃洲湖以沃洲山得名,曾有竺道潜、支遁等18高僧,王羲之、孙绰等18名士雅集于此,沃洲成为浙东的佛学中心,并留下支遁岭、养马坡等胜迹。沃洲东南有山,山峰下有一洞,门悬飞瀑,曰水帘洞。洞外飞瀑自30多米的高处落下,随风飘洒,如珠帘垂挂。朱熹诗赞:“一片水帘遮洞口,何人卷得上帘钩。”
与沃洲山遥遥相对的是天姥山。志载:“脉自括苍至关岭入界,层峰叠嶂、千态万状。”李白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使天姥山蜚声天下,他所描述的天姥烟雨、海日、清猿、天鸡、熊咆、龙吟、云裙、霞衣的梦幻景色,至今仍吸引着中外游人。
除大佛寺、穿岩十九峰、沃洲湖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外,新昌还有小将林场天然森林公园、沙溪镇三井龙潭、儒皆镇万马渡奇观等等,或幽或险或奇,令人赞叹。
近年来,这条“唐诗之路”已引起海内外学者专家的关注,他们纷纷前往考察。相信要不了多久,“唐诗之路”将大放异彩,成为一道迷人的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旅游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