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的预言》(Auguries of Innocence)的开头四行
翻译有多种,最恰当的是: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掌心握无限,
刹那是永恒。
我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是前两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也许这是跟佛宗有相通的意味,故许多人都喜欢
由一粒沙看到整个世界,由一朵花看到一个美丽的天堂
由小见大,于细微处看整体,于平凡处见深邃
前面两句都容易解读,“一树一菩提”又该如何理解呢?
什么是菩提?佛语有云“菩提本非树”,到底有没有菩提树呢?
搜百度,得到许多答案。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
菩提
(一)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二)即唐代时来华之菩提仙那。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读前一种关于菩提的定义,真有读梵语的感觉,不是研究佛宗的人实难静下心去一一解读每一个词语
后面一种则通俗易懂
其实,“菩提=觉悟”是最直接最易让人接受的理解了
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一首关于菩提树的诗,流传甚广: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因为这首诗,我便相信菩提不是树,
今天看到“一树一菩提”的诗句,却又让我产生了疑惑,到底菩提是树不是树,世上有没有菩提树?
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思维树,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树在古代的印度,叫毕婆罗树,是印度一种极普通的树,普通得犹如我们的杨、柳、桐、槐。据传说,2500多年前,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被后世尊为释迦牟尼。人们为了感念佛祖证悟人生真理的不朽功德,把他悟道时给予他遮护的毕婆罗树,称为菩提树,也就是觉悟之树。 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据考证与考察,我国原来并没有菩提树,它最初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据史籍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僧人智药三藏大师从西竺国(印度)带回菩提树,并亲手种植于广州王园寺(后来该寺改名为光孝寺)。从那以后,我国才开始有了菩提树,并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传播。今天,广州海幛寺仍然还有3株300多年树龄的古菩提树呢!
现在想来,是我误解了六祖慧能的诗句
菩提本非树,菩提本来的确不是树,是释迦牟尼在一棵树下悟道成佛,这才有了“菩提树”的名字
后世有的这许许多多的菩提树,只是因为这个名字。
所以,“一树一菩提”,是用了释迦牟尼树下成佛的典故,在一棵树下觉悟人生的真理,真理就隐含在世间的自然事物中,不在于是哪一棵树,更不在于是什么树,有一颗觉悟的心,树树皆菩提,没有觉悟的心,学佛祖坐于菩提树下,也是徒劳无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