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鉴定家、画家、收藏家。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堪称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苏轼文通,诗词文章甚至书画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文章方面,他与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人并为“唐宋八大家”。在诗词方面,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米芾和苏轼都是北宋时期文人,并且都可以算的上是当时名士,而且同样在朝为官,相同的经历或者心路历程,让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米芾因为母亲早年从宋英宗高皇后在潜邸的时候,就随侍左右,所以后来米芾蒙荫入仕,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尽管顺利的入仕为官,但是米芾在官场上却并不得意,史料言米芾“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苏轼的仕途想来大家应该都十分清楚的,当时正值新旧两党就变法一事进行争斗,因为党争的缘故,苏轼的仕途一度受挫,跌宕起伏。当新党占据上风,执掌国家大权的时候,苏轼因为属于旧党,所以受到贬谪。当旧党起头,执掌国家大权的时候,苏轼又随之受到重用。新旧党争从宋神宗起,一直到宋徽宗时期都还存在。苏轼为官时期很明显处于其中,所以因为新旧党争的缘故,他屡遭贬谪,仕途并不顺利。
按照年龄来看,生于1037年的苏轼比生于1051年的米芾大十四岁。不管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在仕途上,苏轼都可以算的上是米芾的前辈。而且苏轼的文学素养很明显高于米芾,所以两人之间的交往,最初应该是源于米芾前往拜谒苏轼。
米芾《画史》有言曰:“吾自湖南从事过黄州,初见公(苏轼)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观音纸也,即起作两竹枝、一枯树、一怪石见与。后晋卿借去不还。”从这里可以知道,米芾和苏轼初次见面,应该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的时候。
《跋米帖》:“米元章元丰中谒东坡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米芾和苏轼相交,两人相谈甚欢。期间米芾还得到苏轼的指导,书法方面得以有很大的精进。
翁方纲《米海岳年谱》云:“七年壬申九月,苏子瞻自扬州召还,元章知雍丘,具饮饷之。既至,则又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每洒一行,即伸纸***作字。以二小吏磨墨,几不能供。薄暮,洒行既尽,乃更相易携去,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米芾四十多岁到雍州当知州的时候,苏轼与米芾相见,宴会间两人的表现,可以知道这段时间两人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而此间《与米元章书》、《与米元章》书三则,两人之间密切的书信往来,也可以知道两人关系极好。
米芾代表诗词
《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生海市。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水调歌头·中秋》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录,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望海楼》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 春风秋月两茫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