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 三毛
世间万物异彩纷呈,身处其中的我们手持一只万花筒,感受大千世界的千奇百怪。曾经的我们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然而曾几何时,我们还是在现实世界中被磨平了棱角,不复从前的模样。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当之无愧的文学泰斗,而他对文字的把控也已经上升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苏轼曾经写诗嘲笑自己的妹妹长得丑,而他的妹妹立马写诗反击,众人读完妹妹的诗词之后都捧腹大笑。苏轼的妹妹究竟写了怎样的诗句?她又是如何巧妙地予以回击的呢?
文人墨客
中国古代曾经有一句诗名震江湖: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在那个文坛新人辈出的时代,一个家族的父子三人都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文学家的事迹曾经被当成了传奇,而当事人苏洵、苏轼、苏辙也成为了文坛当之无愧的前辈。
在苏家三父子中,苏轼尤为著名。他不仅擅长吟诗填词,还是著名的散文家、书法家、绘画家,苏轼出现的场合,其他所有的人都黯然失色。
人们都说苏轼的文学造诣已经是苏家的最高点,然而人们或许并不知道,苏轼的妹妹也有着隐藏的才气,按照历史记载,苏轼的妹妹苏小妹的才气甚至不逊色于文坛大家苏轼。
历史记载中的苏小妹是一个富有才气的女子,她头脑聪慧而灵活,口齿伶俐,思维敏捷。不仅如此,苏小妹在各种场合都有精彩的表现,她常常逗得别人哈哈大笑。
因为苏小妹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和兄长终日沉迷于书籍之中,所以苏小妹从小便耳濡目染,对于书籍有着极大的兴趣。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苏小妹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渐渐的,她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才女。对于苏小妹来说,吟诗、作词、对联?凡此种种,皆不在话下。
人们对苏小妹的印象大多为古灵精怪,似乎出其不意才是她的真实表现,而那个静默着读书、作诗的小女孩只是苏小妹的伪装。从前佛印来到了苏轼家中作客,恰逢苏轼有事外出,苏小妹便承担起招待客人的责任。
那时候的苏小妹对佛印十分感兴趣,于是便吟出了一句诗词:面对面吃面。这句词看起来十分简单,实际上十分有技术含量。一句诗词中出现了三个面,但是每个面的意义都不尽相同。
佛印知道苏小妹是故意刁难自己,于是灵机一动,对出了下半句:心连心贴心。从对仗工整方面来看,佛印的诗句毫无破绽,可是细细想来,佛印吟出的诗句其实实是对苏小妹感情的调侃。
彼时的苏小妹尚未出阁,面对感情方面的调侃十分害羞,便立马离开了房间。想要让别人难堪却被人们调侃,古灵精怪的苏小妹竟然也有失手的时候。
相爱相杀
因为苏小妹的年龄较小,所以她的哥哥们都十分宠爱她,而苏轼宠爱妹妹的方式却十分特别,从捉弄中寻找乐趣。因为苏小妹与苏轼都颇有才华,所以他们捉弄对方的方式也十分特别,采用隐晦的对诗手法。
苏轼胡子较多,于是苏小妹便将?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这句诗赠与他。在这句诗中,苏小妹没有一字一句明示苏轼的胡子众多,却无处不围绕着这个主题。
不仅如此,苏小妹对苏轼的形容十分灵动,人们只需要读这句诗便可以想象出苏轼讲话的画面。苏轼的胡子已经将嘴完全遮盖住,而声音突然从胡子之中传来,这才让人明白事情的真相。
见到苏小妹如此暗暗讽刺自己,苏轼自然不能甘拜下风,于是做了一首诗回赠给苏小妹: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显而易见,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妹妹长相的嘲讽。
苏小妹的额头十分大,仅仅只走了两三步,额头就已经到达了客厅。不仅如此,苏轼还故意细致地刻画苏小妹哭泣时候的状态,这首暗自讽刺的诗词读来让人感觉十分滑稽。
正面交锋
女为悦己者容,女子的容貌向来都是她们最在乎的方面,如今苏轼写诗羞辱自己的容貌,苏小妹自然不能甘拜下风。
她不急不忙,吟出来另一首关于苏轼的诗词: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苏轼对自己的容貌大加讽刺,苏小妹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对苏轼的容貌进行了一番评价。
苏小妹形容苏轼的额头呈现扁平的状态,而他的额头的宽阔程度也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不仅如此,苏轼的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很大,看起来十分奇怪。前两句我们便可以看出苏小妹讽刺苏轼五官不协调的真实意图,可是苏小妹的目的远不止于此。
苏小妹还在后两句对苏轼的脸型进行描述,他的脸足够长,以至于苏轼去年留下的眼泪今年才流到了嘴边。人们可以十分清楚地感受到苏小妹在这首诗词中运用的夸张手法,可是这样的手法并没有让人感觉十分厌烦,恰恰相反,苏轼诙谐幽默的形象瞬间跃然纸上。
听到苏小妹做的这首诗,联想到苏轼的容貌,众人不禁捧腹大笑。就连这首诗词的当事人,被自己的妹妹用诗词的方式丑化的文坛大家看到这首诗词之后都捧腹大笑。苏轼对自己妹妹的才华十分惊讶,同时也感叹后生可畏,妹妹苏小妹的才华恐怕不在自己之下。
苏家三个文坛大家的神话已经轰动了整个社会,而苏小妹的出现无疑为苏家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在外界人们看来,一家全是才子才女,这样的概率未免太过极端,而苏家子女的才情却有目***睹,就连苏小妹这样的女子都能将对文字的把控掌握的游刃有余。毫无疑问,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光时刻,也是中华民族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