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 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再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译文及注释
1、开樽:动杯,开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诗未做。裁,裁夺,构思推敲。
2、寻春问腊:即乞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蓬莱,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
3、大士:指观世音菩萨。佛教宣传以为她的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4、嫦娥:比妙玉。《红楼梦》程高本作孀娥,只是寡妇的意思。以脂砚斋版本为准。槛外,栏杆之外。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所以林黛玉说:凑巧而已。(据《红楼梦》庚辰本)这句话,在《红楼梦》程高本中改为小巧而已,也是不细察原意的妄改。
5、入世二句:这两句是诗歌的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喻为仙境,折了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梅称冷香,所以分冷、香于两句中。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宋代毛滂《红梅》诗:深将绛雪点寒枝。唐代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李贺的诗原喻紫色石。
6、槎枒句:意即谁惜诗人瘦肩槎枒。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的样子。这里是说因冷耸肩,写诗者踏雪冒寒往来。苏轼《是日宿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穿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7、佛院苔:指栊翠庵的青苔。这句是以诗的语言说他在归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清幽。诗文中多以苔写幽静。
赏析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照理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李纹姊妺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同的环境教养所造成的。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一样。
贾宝玉自称不会联句,又怕韵险,作限题、限韵诗每每落第。他恳求大家说:让我自己用韵罢,别限韵了。这并非由于他才疏思钝,而是他的性格不喜欢那些形式上人为的羁缚。为了证明这一点,就让他被罚再写二首不限韵的诗来咏他自己的实事。所以,这一次史湘云鼓未绝,而贾宝玉诗已成。随心而作的诗就有创新,如:割紫云之喻借李贺的诗句而不师其意,沾佛院苔的话也未见之于前人的作品。诗歌处处流露其性情。入世、离尘,令人联想到贾宝玉的来历与归宿。不求瓶中露,只乞槛外梅,贾宝玉后来的出家并非为了修炼成佛,而是想逃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外。这些,至少在艺术效果上增强了全书情节结构精细严密的效果。
诗经 访落《诗经:访落》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于乎悠哉,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注释:
1、访:谋,商讨。落:始。止:语气词。
2、率:遵循。时:是,这。昭考:指武王。
3、悠:远。
4、艾:郑笺:艾,数也。我于是未有数。言远不可及也。马瑞辰《毛传笺通释》:《尔雅-释诂》:艾,历也。历,数也。历当读为阅历之历,笺释未有艾为未有数,犹有未有历也。
5、将:助。就:接近,趋向。
6、判涣:分散。
7、绍:继。
8、陟降:提升和贬谪。厥家:指群臣百官。
9、休:美。皇考:指武王。
10、明:勉。
译文:
即位之初国事商,路线政策依父王。
先王之道太精深,阅历未丰心惶惶。
纵有群臣来相助,犹恐闪失欠妥当。
登位年轻缺经验,家国多难真着忙。
惟遵先王的庭训,任贤黜佞肃朝纲。
父王英明又伟大,佑我勉我身安康。
赏析:
周武王为太子时,因文王被商纣王囚于羑里,得以直接掌权,处理朝政,控制大局,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后又协助回归的文王征服西方诸侯,攻伐征战,亦老到内行。文王去世,武王即位,无惊无险,不仅局势平稳,而且国力迅速增强,一举完成灭纣革命,乃是水到渠成。
成王即位的情况则大不相同。武王于克殷后二年去世,留下巨大的权力真空,尚处孩提时期的成王根本无法填补,因此由武王之弟周公摄政辅佐。摄政只不过是通向新王正式治国的过渡,在这一过渡时期,周公不仅要日理万机,处理朝政,而且要逐步树立起新王即成王的天子权威,《访落》便反映出这种树立权威的努力。
《访落》创作时间,应是在武王去世、成王即位之时。《毛诗序》云:《访落》,嗣王谋于庙也。这个朝先王之庙、谋于群臣之举,郑玄笺认为是在成王始即政时。孔颖达疏对这一时间所作的界定更为明确:此未堪家多难,文与《小毖》正同,但郑以此篇在居摄之前,《小毖》在致政之后。由于成王始即政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在继武王位之时,一是在周公摄政结束还政之时。郑笺用始即政是一个含混的时间概念,因此孔疏的明确界定十分必要。后世出现了因含混而生的歧解。如朱熹《诗集传》在《闵予小子》篇末云:此成王除丧朝庙所作,疑后世遂以为嗣王朝庙之乐。后三篇(指《访落》、《敬之》、《小毖》)放此。周时对亡父行三年之丧(期限为二十五月)礼,然则朱熹所说已不是始即政之际。还有学者认为《访落》作于周公还政之后,释家多难为管叔、蔡叔、武庚和淮夷之难,其理解与诗的原义大相径庭。可见,细读郑笺、孔疏以明确《访落》作时,于准确理解诗义至关重要。
新王权威的树立,关键在于诸侯的态度。先王在世,诸侯臣服;然先王去世,新王即位,以前臣服的诸侯未必全都视新王如先王。成王始即政,对诸侯的控制自然比不上武王时牢固,原先稳定的政治局面变得不那么稳定而处处隐藏着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这也十分自然。帝王的更替,特别是幼弱的帝王取代成熟强大的帝王,给诸侯提供了权力再分配的机会,局势不稳的根源即在于此。使诸侯回到自己的牢固控制中来,便成为周王室必须面对的课题。当时周王室的象征是成王,而实际的掌权者则是摄政的周公,从这个意义上说,《访落》所体现的正是周公的思想,不过用成王的口气表达而已。
在《访落》中,成王诉说自己年幼,缺少治国经验,请求诸侯辅助,既陈实情,又表诚意。当然,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诸侯,更需要的是施以震慑。诗中两提武王(昭考、皇考),两提遵循武王之道,震慑即由此施出。
参与朝庙的诸侯均是受武王之封而得爵位的。身受恩惠,当报以忠诚,这是道义上的震慑;武王虽逝,他所建立的国家机器(包括强大的军队)仍在,这是力量上的震慑。
最有力的震慑是诗中表达的遵循武王之道的决心。如果说率时昭考还嫌泛泛,绍庭上下,陟降厥家就十分具体了。武王在伐纣前所作准备有一条立赏罚以记其功(《史记-周本纪》)与诗中上下、陟降相似,惟成王所处时局更为严峻,他所采取的措施也会更为严厉。舜即位后曾流***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尚书-舜典》),这是成王可以效法,并可由辅佐他的周公实施的。
《访落》其实是一篇周王室决心巩固政权的宣言,是对武王之灵的宣誓,又是对诸侯的政策交代,真诚而不乏严厉,严厉而不失风度,周公也借此扯满了摄政的风帆。
访陶公旧宅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不见篱下菊,但馀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咏红梅花得“梅”字曹雪芹 咏红梅花得梅字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译文及注释
1、白梅懒赋即懒赋白梅。
2、逞艳句意即春未到,红梅逞艳,先迎着我醉眼开放。
3、冻脸因花开于冰雪中,颜色又红,故喻之。借意于苏轼《定风波咏红梅》词:自怜冰脸不宜时。痕,泪痕。以血泪说红。
4、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故言酸。待到时过,虽无怨恨,花亦乌有,所以说成灰。借意于李商隐《无题》诗:春心莫***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误吞句说梅花本是白的,因误吞神奇的丹药而换了骨格,变成红花。丹药的丹双关义就是红。范成大《梅谱》:世传吴下红梅诗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绝唱,有紫府与丹来换骨,春风吹酒上凝脂之句。
6、偷下句说红梅本是瑶池的碧桃,因偷下红尘而脱去旧形,幻为梅花。传说瑶池种植仙桃,《西游记》中孙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7、江北二句意谓请告诉蜂蝶,不要把红梅错认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灿烂的季节。春灿烂,因红梅色似春花才这样说的,非实指。当时还是冰雪天气。蜂蝶,多喻轻狂的男子。漫,莫,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