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诗说:涉江采芙蓉

诗说: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诗说 :

世间唯有相思苦,千回百转断人肠。想想,两个情深意笃,恩爱如水乳交融的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不得不分隔两地,从此孤枕冷襟,欢喜也无人分享,惆怅也无人诉说,病痛也无人照顾,有夫(妇)还不如无,那是怎样凄凉悲戚的境况?

每夜抬头,望着天上的圆月,总会想着他(她)或许也在看。她每次照镜,看着姣好的容颜,虽有美饰不知为谁妆扮,只能在无情岁月中、在苦涩的哀叹中空老;他每次临水,看着倒映的容颜日渐苍老,相会无期而韶华不再……那种悲伤,你能理解吗?如果你暗恋过一个人,或者你爱过一个人而不得在一起,用情至深的你,当懂得。

哎……,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 :

这首诗同样出自《古诗十九首》,因为资料不多,所以历代作各种解说的人都有。有说是游子思妇的,有说是女子想念丈夫的,也有说是情人相思的,诸如此类种种都有一定的道理,蓬歌暂时也不好下定论,只能就诗而言诗。若硬要给出一个定论,我认为是女子想念情人的,或者妇女思念丈夫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诗经·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一句,反映出古代女子爱采摘花草赠送情人的习惯。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一处,诗经中还有许多出处,一时间又想不起,所以暂且这么说着。不过,屈原的楚辞篇章里,也多有采摘兰草花卉赠人的习惯,因此也不是一定说采荷花送人,就一定是女子所为。这么说,除诗经多处出于女子外,还是因为东汉魏晋南北到唐宋诗词里,采莲的多是“嬉嬉莲娃”。像前面讲过的《采莲赋》、《西洲曲》等,就很明显。甚至就连昭帝的《淋池歌》,也是宫女采莲帝作乐。

若回到这首诗本身,今人多解读作“女采莲而男呼应”,实际上如果是女采莲,则通篇都是女语。所谓男呼应,不过是参照下面“同心”一句牵强附会。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因为女子因动乱流离,离开了家乡。所以采莲采着采着,就触景伤情抬头回望故乡。汉以前的诗歌有一大特点,就是朴素直白,不要用后世的复杂目光去看它,照着字面去解读就行了。若照今人的目光去看,那送花的肯定是男的。你若要女子给你送花,除非你是男人中的皇帝。一笑。

闲话少说。以上这些都是比较合理的臆测,因此看看就可,等什么时候蓬歌得空,再考究证实。下面说说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这首写作手法和前面几首一致,就不赘言。说说里面的一些意象特点,因为后期会常常出现。

“芙蓉”即荷花,白居易有“芙蓉如面柳如眉”句,大家想必都知道。但南方的人多数肯定不知道,北方的许多女子脸上都带着胭脂红的,真个就像荷花一样美。所以用芙蓉来比喻女子美好的脸蛋,那是最贴切不过了。古时候芳草美人差不多是一个概念,因此赠送给你带在身边如见妾身聊慰相思。但楚辞里的“美人”往往指代“君子”,后世这么说,其实就是指知己良人。像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赤裸裸的表白。这首诗之所以伤,是因为芙蓉虽美,却“所思在远道”,长路漫漫,送也送不出去,只能同这芙蓉一样,在岁月里忧伤终老。

这个对后世影响颇大,鉴于篇幅太长,不再展开。摘录几首,以佐读。

妾薄命·李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注 :一句“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虽不言忧伤终老,已在其中。

渌水曲·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注 :芙蓉故能语,不解相思苦。

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五代·阎选

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

珍簟对欹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欲凭危槛恨偏长。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注 :凄凄词语,摧人心肠。不知则已,知则能不伤感于内否?“珍簟对欹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欲凭危槛恨偏长。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此即证前言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