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铁槛寺原型为杭州钱塘祠,亦称钱王祠;
2.水月庵原型为杭州艮山门外水月老人庵。
王熙凤和宝玉也去送葬,但没有住在铁槛寺,而是住在附近的水月庵。书中交代:即今秦氏之丧,族中诸人皆权在铁槛寺下榻,独有凤姐嫌不方便,因而早遣人来和馒头庵的姑子净虚说了,腾出两间房子来作下处。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之后就是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拆散张金哥姻缘,害死两条人命;秦钟与尼姑智能私自幽会,得趣馒头庵,结果一命呜呼的故事。
从以上对铁槛寺和水月庵的描写看,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铁槛寺是个家庙,从祖上起就是家族停灵寄放的地方;第二,铁槛寺位于城外,与水月庵相距很近;第三,水月庵因为馒头做的好,又有馒头庵诨号;第四,作者之所以如此取名,意在表现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的思想。
早就有红学家指出,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诗句出自宋代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诗,不过范成大原诗铁门槛应作铁门限,虽然意思相同,但用字显然不同。能否成为《红楼梦》中铁槛寺命名的来源,殊可怀疑。至于馒头庵源于庵中馒头的说法,不过是作者故弄狡狯罢了,原意还在于与铁门槛对应的土馒头,乃是古人对坟头的戏称。
如果说范成大的铁门限不能成为铁槛寺名称的直接来源,那么唐代诗僧王梵志有一首打油诗,却似乎可以认定为铁槛寺和馒头庵名称的直接出处。其诗云:世无百岁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槛,鬼见拍手笑。城外土馒头,馅食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不过,不论范成大的诗还是王梵志的诗,表达的都是富贵荣华不足恃的虚无思想,很难设想任何贵族家族修建家庙时,会用如此虚无之字样命名,因为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都信奉祖先荫庇,希图家族长盛不衰,怎么可能用铁槛寺、馒头庵这样丧气的字眼去为家庙命名呢?《红楼梦》作者在书中经常运用一声两歌的手法叙事状物,比如这个馒头庵,就有土馒头(坟头)和庵中馒头好两重含义,弄得扑朔迷离;那么,这个铁槛寺是否也有类似的问题呢?
其实,《红楼梦》书中这个铁槛寺,与书中的清虚观、天齐庙、水仙祠、水月庵一样,其原型都取自杭州真实的宗教场所。书中所说的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等字样特指杭州,清虚观的的原型是抱朴道院,原名为冲虚观;天齐庙的原型就是吴山的东岳庙,水仙祠的原型就叫做水仙祠。这些笔者过去都曾进行过专门考证,这里再考证一下铁槛寺和水月庵的真实原型。
《红楼梦》中的铁槛寺,其原型应为杭州的钱王祠。钱王祠又称钱塘祠,是吴越国(公元907--978)武肃王钱镠的祠宇。钱镠(852--932)杭州临安人,任吴越国国王时,治理杭州的方方面面非常出色,尤其是兴修水利,疏浚西湖,修筑钱塘江海塘等方面,更是功绩卓著。《宋史》载:钱镠为吴越王,作御潮铁槛于江中,未成而潮至,王命万弩射之,潮果退。筑土一升者,赏钱一升。名之曰钱塘。《红楼梦》作者之所以用铁槛寺为钱王祠命名,其义应是出自钱王建铁槛御潮的故事。
钱镠出身寒微,早年贩盐自活。骁勇有谋略。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时将筑宫殿,望气者言: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钱王修宫殿不图千年基业的故事,与铁门槛、土馒头诗句的境界是直接相同的,不过其意义更积极些。
钱王祠首建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杭州郡守赵抃,特地为钱镠建立表忠观,以此表彰他的功绩。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也称赞他有保卫两浙之功,并立《钱氏表忠观碑》于钱王祠侧。元明以来,钱王祠渐废,明嘉靖三十九年,督抚胡宗宪另建祠于灵芝寺址,塑钱氏三世五王像,春秋致祭,令其十九世孙德洪者守之。郡守陈柯重镌表忠观碑记于祠。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御书保障江山一额。
洪升在《红楼梦》中刻画铁槛寺的原型,应是清初顺康年间的钱王祠。这个钱王祠不是洪家的家庙,但却是四大家族中钱家的家庙,钱家乃是钱王的后代,就是《红楼梦》书中薛家的原型,故称其祖先为紫薇舍人。此时庙中尚有钱王后裔看守香火,家族中死了人,在这里停灵寄放棺椁是很正常的事情。清代已降,钱王祠再次荒废,近年来杭州构建文化大产业,又一次重建了钱王祠。
重建后的钱王祠,总用地面积约20亩,总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采用明代时期祠庙建筑的造型和格局,重建了牌坊和祠宇院落,配置假山等庭园景观,形成了颇具园林风格的祠宇建筑。塑像重现了吴越三世五王的风采,而大型壁画和诗词字画,重现了吴越时期杭州的乡风民俗和盛世景观。整个祠堂由献殿、功臣堂等八个庄严肃穆、雄伟轩昂的殿堂组成。祠内还有一座古戏台,专门上演钱王传说的昆剧折子戏。钱王祠内石碑林立,除了北宋神宗元丰元年表忠观落成时,由资政殿大学士知杭州府事赵抃撰文,苏轼书写的第一方石碑《表忠观记》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有两方石碑:一方是宋末文天祥所写武肃王传,全文***三百字。另一方是明初刘基撰写的武肃王传,全文亦只四百五十一字,皆写作俱佳,堪称国宝级文物。
如果说钱王祠就是铁槛寺的原型,那么,钱王祠附近果真还有个水月庵么?现在没有了,但当年确实曾经有过。杭州现在有条街道名为水月街道,是否出自这个水月庵,不得而知。这个水月庵当年的位置就在艮山门外,距离钱王祠仅一箭之地。
据清吴庆坻《蕉廊脞录》记载:水月老人,艮山门外百步塘,有水月庵,水月老人故居也。老人孙姓,名文,字文石,号水月,会稽诸生,隐于杭,榜所居为梅园。清朱翊清《埋忧集》也记载:武林艮山门外水月庵,即水月老人故居。老人姓孙名文,字文石,号水月。会稽诸生。国变后,隐于杭,榜所居曰梅园。性恬静,一介不取,间为长短歌词。问其年,尝称九十。发尽秃,人多以僧呼之。
徐珂的《清稗类钞》方伎类一记载了一个水月老人论大虫的故事。水月老人,姓孙,名文,字文若,会稽人,明末诸生。入国朝,隐于杭,所居为梅园,在艮山门外之百步塘。老人性简静,一介不取,间为歌辞以自娱。问其年,辄曰九十。人以其发尽秃,故呼之为僧。顺治初,范忠贞公承谟抚浙,老人固预知之。盖老人与其大父雅故,忠贞幼时,尝抚其顶曰:儿当建节吾土。至是,忠贞奉母命,物色而得之,屏驺从往谒,寻为出俸修塘。时浙西多虎,老人辄语之曰:山上大虫任打,门内大虫休惹。忠贞寻奉命督闽,濒行,老人诫之曰:耳后火发时,须有主意。门内虫,闽也;耳后火,耿也,盖指闽藩耿精忠也。康熙甲寅,闽藩变作,忠贞死焉。人遂以老人为能前知,争趋之。老人避去,不知所终。土人乃改其居为水月庵,肖其像若僧,募僧奉之。
这个水月老人居所梅园改建并募僧奉之的水月庵,应该就是《红楼梦》中水月庵的原型,作者使用的乃是原型之原名,不过虚陪一笔,另起个馒头庵诨号而已。
2007年3月1日于长春
附录一:苏轼《表忠观碑记》:
熙宁十年十月戊子,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杭州军事臣言:故越国王钱氏坟庙,及其父、祖、妃、夫人、子孙之坟,在钱塘者二十有六,在临安者十有一,皆芜秽不治,父老过之,有流涕者。谨按:故武肃王镠,始以乡兵破走黄巢,名闻江淮。复以八都兵讨刘汉宏,并越州以奉董昌,而自居于杭。及昌以越叛,则诛昌而并越,尽有浙东西之地,传其子文穆王元瓘。至其孙忠献王仁佐,遂破李景兵而取福州。而仁佐之弟忠懿王俶又大出兵攻景,以迎周世宗之师,其后,卒以国入觐。三世四王,与五代相为终始。天下大乱,豪杰蜂起,方是时,以数州之地盗名字者不可胜数,既覆其族,延及于无辜之民,罔有孑遗。而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然终不失臣节,贡献相望于道。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皇帝受命,四方僭乱,以次削平。西蜀江南,负其险远,兵至城下,力屈势穷,然后束手。而河东刘氏百战守死,以抗王师,积骸为城,洒血为池,竭天下之力,仅乃克之。独吴越不待告命,封府库,籍郡县,请吏于朝,视去国如传舍,其有功于朝廷甚大。昔窦融以河西归汉,光武诏右扶风修其父祖坟茔,祀以太牢。今钱氏功德殆过于融,而未及百年,坟庙不治,行道伤嗟,甚非所以劝奖忠臣、慰答民心之义也。臣愿以龙山废佛寺曰妙音院者为观,使钱氏之孙为道士曰自然者居之。凡坟庙之在钱塘者,以付自然。其在临安者,以付其县之净土寺僧曰道微。岁各度其徒一人,使世掌之。籍其地之所入,以时修其祠宇,封植其草木。有不治者,县令亟察之,甚者,易其人,庶几永终不堕,以称朝廷待钱氏之意。臣昧死以闻。制曰:可。其妙音院赐改名表忠观。
铭曰: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笃生异人,绝类离群。奋挺大呼,从者如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杀宏诛昌,奄在吴越。金券玉册,虎符龙节。大城其居,包络山川。左江右湖,控引岛蛮。岁时归休,以燕父老。晔如神人,玉带球马。四十一年,寅畏小心。厥篚相望,大贝南金。五胡昏乱,罔堪托国。三王相承,以符有德。既获所归,弗谋弗咨。先王之志,我维行之。天祚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孙千亿。帝谓守臣,治其祠坟。毋俾樵牧,愧其后昆。龙山之阳,岿焉斯宫。匪私于钱,惟以劝忠。非忠无君,非孝无亲。凡百有位,视此刻文。
附录二:钱王祠新貌(缺图)
钱王祠
钱王墓
钱王殿钱王像
钱王祠正门(官方称为墓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