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山不墨千秋画”出自清代林则徐的《林则徐全集》。
这首诗作于一八四二年八月,林则徐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诗中表明了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赴戍到充军的地方去。
2、“青山不墨千秋画”的意思是青葱的山岭,是一幅千年不腐、不着笔墨的山水画卷。
原文: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
苦心未必天终负,辣手须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译文:
青葱的山岭,是一幅千年不腐、不着笔墨的山水画卷,但永远像美丽的画一样原色不败,绿莹莹的流水,是一具万年常响、无需丝弦的悠扬古琴,永远奏响美丽的声音。
苦心经营的人,老天最终不一定会辜负他;手段毒辣的人,要小心人家因不堪其辱而奋起反击。
如果一个人能达到把清水都能当成香茶来品的境界,那么他应当相信农家的粗茶比酒更香吧。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
扩展资料: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道光十八年(1838年)9月,林则徐在两湖总督任内向道光皇帝上书言事,痛陈西方国家对我国大量倾销鸦片的危害,“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读后深为所动, 即于同年12 月31 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使粤查禁鸦片。
在广州禁止鸦片的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而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为抗击鸦片侵略,战胜敌人,他进行了大量的“师夷之长技以制敌”的军事变革实践。
林则徐在广东一边禁烟,一边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
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19个月。
5月18日,实用了34天,***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