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闽南传统小吃的历史

闽南传统小吃的历史

1.闽南小吃的故事 300字

闽南小吃的历史故事:

早在2500年之前,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就已存在常馔(即吃饭)和小食(即吃点心)之分了。唐代,人们用点心一词来表示稍许吃些食物的意思。唐代后期,粉食已经十分普及,点心也流行了起来。宁代时,称早晨的小食为点心。中国人传统的饮食思想造就了几千年吃点心的饮食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点心和小食日益多样化。同时,各地域的点心也反映了各地的商业环境。主要物产及饮食习惯。比如:北方的点心朴食无华,十分实惠,南方的点心受海外饮食的影响,做工十分考究。 泉州位于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山海资源。历史上两次中原汉民大量南下入闽,带来了北方汉族古老的饮食文化。唐代,泉州港是中国四大商港之一,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宋元时期,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物资人员的大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大交汇。历代厨师利用丰富的物产,兼容中外烹饪特长,逐渐形成了风味独特的闽南菜流派。作为其一翼的泉州风味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的内容。 泉州风味小吃的一些常用原料是从国外引种的,如小粒花生是明万历年间引进的,甘薯是从吕宋岛传入的。这些物产经精巧制作,便成为独具风味的名点。泉州人搞花生仁汤另有一番匠心和创造,炖好的花生仁表面看起来洁白完整,实则用筷一捺,烂如泥浆,吃时香味四溢,入口生津,耐人回味。

2.充满文化底蕴的漳州小吃①漳州风味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传统的制

(1)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第②段说明的原料资源和品种,第③段说明漳州小吃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其产生尤其与民俗节日密不可分,第④段说明漳州小吃“鲜、香、淡”的独特风味,在色香味上独树一帜,第⑤段说明由于价廉物美,漳州小吃深入人们喜爱.(2)考查文章引用诗句和典故的好处.引用传说,故事,民间习俗,诗歌等.一般有增加文章色彩的作用,诗句内容精炼,使文章生动有趣,引用典故体现了漳州小吃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第②段说明的原料资源和品种,第③段说明漳州小吃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其产生尤其与民俗节日密不可分,第④段说明漳州小吃“鲜、香、淡”的独特风味,在色香味上独树一帜,第⑤段说明由于价廉物美,漳州小吃深入人们喜爱.(4)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往往通过用一些限制性的词语、具体的数字来体现.此题可以找限制性的词语,也可以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来分析.(5)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根据文章内容的介绍,问题中也给了提示:从地域、材料、做法、味道等多方面介绍.文章提到的漳州小吃有猪蹄面、鲈鱼粥、手抓面、卤面、猫仔粥、五香卷、润饼、和合包、米烧稞、土笋冻、蚝仔煎等等,选其中的一种从地域、材料、做法、味道等多方面介绍.答案:(1)选文从“原料资源”、“小吃品种”、“历史文化”、“小吃风味”、“名气影响”等方面对漳州小吃进行了说明.(2)①使文章内容充实,增加生动性趣味性.②体现了漳州小吃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3)漳州小吃用料精致、品种繁多,风味独特、鲜香淡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再加上深入民间,价廉物美,因此深受欢迎,美名远扬.(4)“漳州市选送评定的风味小吃53个品种有48个被认定为“福建名小吃”,入围率高达90.5%.”文章通过列数字,准确具体地列举出漳州小吃在“福建名小吃”评选中的入围率,说明了漳州小吃风味独特倍受青睐的特点.(5)示例1:“卤面”是由精选好的香菇、虾肉、猪肉、鱿鱼、笋丝、黄花菜,做成卤汤与面团混起来的,佐料扁鱼、芫荽、韭菜、豆芽、胡椒粉、沙茶酱、蒜香、蛋丝等.口味香甜、滑润、浓郁,是芗城人民逢年过节、喜庆寿诞请客的礼食,沿传迄今已是千年的历史.示例2:“猫仔粥”是诏安正宗名点,用清肉汤做底,再放进预先蒸熟的白米饭,配上鱼片、肉片、肝脏、虾仁、牡蛎、香菇丝等生料,煽起猛火,等清汤滚过,再加上冬菜,调上胡椒粉、香菜、蒜油即成.“猫仔粥”米粒韧嫩、汤清而腥、气味鲜香、清甜爽口,令人胃口大开,百吃不厌.示例3:“蚵仔煎”是将鸭蛋、面粉、海蛎、香菇、虾仁、肉丝、白菜等配料搅拌均匀后放在油锅里煎炸而成,尝一口外酥里嫩,鲜美爽口,蘸一点白糖或是蒜蓉酱更是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应注意从地域、材料、做法、味道等多方面介绍,抄袭材料不给分,如“度小月担仔面”)。

3.福建小吃的发展历史和做法

福建小吃是中国著名小吃的一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前。

一些有特色的福建小吃包括:拌面、扁肉等。 著名的福建小吃: 闽南糍团 鱼丸 扁肉燕(肉燕、扁食) 炒面 拌面 扁肉 捞化 白粿 糯米粿 蛎饼 春卷 福清光饼 米豆腐 酒酿 年糕 米糕 鼎边糊 手抓面 土笋冻 马耳 包糍 福州名点,一种包馅的鱼丸,源于清朝初年。

鱼肉多来自淡水鱼或鳗鱼、鲨鱼剁成茸状后加薯粉搅拌均匀,以猪肉作馅制成球形丸子。在汤中煮熟后浮沉摇摆,似空中星斗,故名“七星鱼丸”。

福州鱼丸以其包心有馅为特色,与实心无馅的闽南鱼丸各具风味。 在台湾、福建各地都可以吃到福州鱼丸,香港荃湾地区也有小吃店出售福州鱼丸。

福州鱼丸以福州的木金鱼丸最为正宗。 上面此处木金鱼丸说法有误. 木金只做肉丸.不做鱼丸的.鱼丸说正宗的话没处考究,但老字号还有得说.如永和. 福州习俗,办酒席,客人都要“夹酒包”。

“酒包”中都有鱼丸,现在也有无馅的小鱼丸。 扁肉燕 扁肉燕(简称肉燕、扁食),中国福建特产,在台湾和福建都十分常见,因形状似燕而得名。

与饺子、馄饨相较为小。 制作方法 将鲜鱼的净肉、猪五花肉,一起剁成泥,加入辅料和调味品拌匀制成馅,将肉燕皮切成2寸见方片,然后一手持燕皮,一手用筷子挑适量的馅放入燕皮中,合拢捏紧使成燕尾或长春花形(又称小长春),或上笼旺火蒸5分钟,或冲入调好味道的清汤,或另下锅煮食。

一般家庭可直接购买现成的肉燕皮,将干的肉燕皮铺开,喷上少量水,使其回潮变软,再包上肉馅,下汤煮食。 肉燕皮 肉燕皮(简称燕皮),俗称扁食皮,精选猪前后腿的瘦肉,配以淀粉、盐等,通过手工打制,薄如白纸,色泽洁白。

福州肉燕皮系由王世统创制。王世统,字清水,小名叫全聚,福州人,原是贩运土特产品的小贩。

后在浦城见肉燕皮很受欢迎,从当地师傅处学到制作工艺,于清光绪年间回福州,在海防前开设聚记清水肉燕店,为便于携带以扩大销路,他苦心钻研,于宣统三年(1911年)创制成干肉燕皮。从此,福州肉燕皮远销南洋及世界各地。

典故 相传,早在明嘉靖年间,福建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家居山区,吃多了山珍便觉流于平淡。于是,他家厨师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蕃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食,煮熟配汤吃。

御史大人吃在嘴里只觉滑嫩清脆,淳香沁人,连呼“大妙”,忙问是什么点心,那厨师因其形如飞燕而信口说“扁肉燕”。后扁肉燕与鸭蛋***煮,因福州话里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寓意“太平”,而又有“太平燕”之说。

“太平燕”是福州的一道著名地方风味小吃,也是福州风俗中的喜庆名菜。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

肉燕亦由此成为馈赠佳品,为福州人包括海外乡亲所衷情 土笋冻 只要你到厦门,厦门人肯定会向你推荐“土笋冻”,因为大家都把它列为厦门第一风味小吃。虽然州、漳州等沿海一带也都把“土笋冻”列为当地的特色小吃,但要说正宗还是数厦门海沧的“土笋冻”了,海沧有三宝,其中一宝就是“土笋冻”。

“土笋冻”是个什么东西,竟让闽南人如此酷爱?这土笋原是野生于沿海江河入海处咸淡水交汇的滩涂上,学名叫做“星虫”的一种环节软体动物。它含有胶质,身长二、三寸,其外形粗陋,颜色黑褐,粗者如食指,细者似稻茎,约有拇指长短,还拖着一条长有一二寸,细如火柴梗、伸缩自如的“尾巴”。

“土笋冻”就是用它加工而成的冻品。 土笋被从沙子里逮出,先放养一天,以吐清杂物,然后下锅熬煮,因为这东西像猪皮一样具有高度的胶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锅粘粘糊糊,盛出来后装在小碗中,待其自然冷却之后,就凝固成一小碗“土笋冻”了。

它们个个颜色白润晶莹剔透,其肉清,味美甘鲜,清香软嫩,滑溜爽口。配上好酱油、北醋、甜酱、辣酱、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白萝卜丝、辣椒丝、番茄片等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风味小吃了。

土笋的吃法也是很多的,除了制成“土笋冻”外,还可以炒食、煮汤,也可以跟洋参、瘦肉等一起煲来做药膳,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做“土笋冻”其实也很简单,先把土笋泡在水里,让它吐出肚里的泥浆,再铺在石板上碾压破肚,洗去肚里残余的泥浆杂质,然后加水在锅里猛火旺烧,只需滚沸两三分钟就成。

经过泡、压、煮三道工序,最后,便是舀起倒入事先备好的模具中冷却成型。 从前到了大热天,“土笋冻”不好冻结,现在有了冰箱,大热天也可以做,一年四季都有“土笋冻”吃。

直径一寸多、厚约半寸的“土笋冻”成品,批发价一个卖几角钱,堪称价廉味美。 闽南人有一首用闽南语唱的名叫《哇,土笋冻》的歌曲,歌中唱道:“土笋冻呀土笋冻,最最好吃真正港(正宗),天脚(底)下,笼(全)都真稀罕,独独咱家乡出这项。”

“酸醋芥末芫荽香,鸡鸭鱼肉阮(我)都无稀罕,特别爱咱家乡土笋冻,哇,哇,想做土笋冻。” 土笋冻的制作 主料(制20块)新鲜海土笋500克,精盐10克。

辅料香醋4克,酱油6克,蒜泥10克,姜。

4.闽南小吃的故事 300字

马蹄酥

传说明代同安人庄渭阳进京赴武试时,巧遇狼狈避雨的“五爷”。庄生见来客狼狈,热情地用随身带的干粮马蹄酥招待对方。两人边抓食边谈文论武,一席谈话后,“五爷”不禁赞不绝口,既是因庄渭阳的才华,也是因马蹄酥的美味。临别之时,庄生又将自己四大包马蹄酥送给了“五爷”,而“五爷”则对张生说:“今日幸会,无物相赠,三日后,武科开场,我有雕鞍白马系于场左槐树下,你可乘此马进场。”等到开科比武之日,一切果如“五爷”所言,庄生跨马入场,威风倍增,在场者无不赞赏,主考官更是另眼相看,武试后庄渭阳高中武进士。事后方知“五爷”当时是为微服私访来京武举子而来,而马蹄酥也由此名噪京师,成为了人们一时追捧的名点。

多说句,5分就别提悬赏了

5.闽南的历史有什么

远在1500年以前,甚至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汉民族为了躲避战乱,辗转到河南,汉民族的文化也就这样由其子孙带到此处,此后再迁至闽南,最后部分跨越海峡,到了台湾,故称河洛语。

闽南、台湾等地传承此一文化的语言,正是我们现在习称的“闽南语”,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闽南话所蕴含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先祖在大迁徙中避开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语言改革,很完整地保留了唐朝及五代时代的古汉音,也就是那时的中原标准音。

由于日语主要来自于迁徙到现在日本的中国汉族的古汉语、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和马来人语言融合而成,所以今天日本人诵读佛经,吟唱诗词时,与闽南人用闽南语古代汉音诵读佛经,吟唱诗词在发音上几乎是一样的,这足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佛经中音译或意译使用普通话无法了解其意旨,而用闽南语却好理解;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法师常常感叹,闽南语汉音之失传对诵读佛经的人是极大的损失。

闽南语支系按照分化时间的早晚、地理隔阂、漳泉音演变等因素,出现了不等的差异和变化。基本上,按照地域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次方言:

泉州话 漳州话 台湾话厦门话浙南闽语东南亚福建话 。闽南话会流传这么广,主要是闽南人的移居,在福建布政使支持下,招募福建沿海几万灾民,用船载运去台垦殖;1862年,钦差大臣沈葆祯来台办理防务,招徕垦野,因而再次解除了长达近200年的渡台禁令。 海陆丰大多数是闽南移民.,.东南亚的闽南人的部分后代,在福建人的社会圈子和家庭也使用闽南语。除闽南外,闽东北的一些地方,江西上饶地区的许多乡镇,在浙江南部温州地区的平阳、台州地区的玉环以及舟山群岛小部分,江西东北部的上饶、铅山、广丰、玉山等地,四川的成都附近,广西东南部的桂平、北流及柳州附近,以及江苏宜兴和四川泸州地区的一些地方,都流行着闽南话

6.闽南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1、马蹄酥

厦门同安传统特产,盛行于同安。用面粉制皮加香油作为进香的供品,所以俗称香饼。将猪肉(前腿肉)切成方块,约二斤左右,用方形纱布包扎,放在干净的铁锅,倒上熟猪油,加热,把整块猪肉放到锅内热炒,加上酱油、白糖、味精、米酒、八角香料等,再配上香菇、板栗、虾仁、壕干等佐料,放在锅里焖上两个半小时即可。

2、炸枣

厦门地区农家和街巷摊点的传统小点,中间包馅,馅料分别甜、咸两种。甜味的有花生馅和芝麻陷区分。咸味则是用豆干、韭菜、肉末等调制而成。包完馅料的糯米团,再入油锅炸制,成型即可食用。

3、碗仔粿

厦门同安传统小吃。主要原料是硬米,把经水泡过的大米放在石磨磨成浆,配上肉泥、油葱等佐料,经过蒸炊便可。

4、炸五香

厦门名点,佐餐下酒均宜。它以五花猪肉为主,切成长方形小块,配上切为粒状的扁鱼、青葱、荸荠,匀以薯粉、味精、酱油、五香粉,然后用豆皮卷成棒状,入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横切成小块,装盘上桌。蘸以各色调料,入口香、酥、脆。

5、番薯粉粿

厦门同安传统小吃,盛行于翔安新店镇一带。用大米熬粥,拌上地瓜粉,放在石臼舂烂,使大米和地瓜粉揉合一起,然后加水,稠稀中,再放到铁锅里煎成一张一张的薄饼皮,切成两厘米宽的粉条,凉在“敢壶”里。煮的时候,下足猪油,加上海蛎、海蛏、小虾等海味,面上撒些葱花或芹菜。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闽南

7.闽南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1.海蛎煎 俗称“蚝煎”、“蚝仔煎”,风行全闽南,以厦门地区的最为有名。

它选用海蛎中上品“珠蛎”为主料,将鸭蛋、地瓜粉和切碎的蒜苗调匀,再用适量的猪油在平底锅里煎至两面酥黄,吃时佐以蒜绒、沙茶酱等调料,香脆细腻,味美可口。冬、春两季“蚝煎”为当令食品。

泉、晋一带赞食海蛎煎,“连舌头也卷入去了”。 2.土笋冻 又称“土钻冻”,是厦门及晋江安海一带著名小吃,尤以安海镇西安村的成品质优味佳;龙海的“浮宫土笋冻”知名度也甚高。

它是用生长在海滩泥中俗名“土笋”(长约2寸的星虫,状如蚯蚓,故又称“海蚯蚓”)为主料,压破洗净熬煮,烹制冷却后盛入小杯盏中,凝成胶体,再用酱油、香醋、辣酱、花生酱、芥辣、蒜绒等佐料蘸食。它明若琼脂,状如琥珀。

清初,河南人周亮工在福建为官时,曾在所著《闽小记》中盛赞过“土笋”。初见“土笋冻”者往往不以为佳,尝后不忍弃箸,甚至引念终身。

3.手抓面 漳州民间传统小吃,闽南人又称“豆干面粉”或“五香面粉”。以用手抓食而得名。

主料为黄油面粉,和面时加入适量树碱,擀成细面条,煮熟捞起,整成圆形备用,当地称“黄油面粉”,每片面条约一两半重,称为“一份”或“两份”。配料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刚出油锅的五香卷,另一种是用油炸豆腐干;佐料有甜面酱、花生酱、芥辣酱、蒜醋酱。

进食时,将油炸豆腐干等放在黄油面粉上,均匀拌入各种酱料,然后卷起呈筒状送入口中,清香爽口,甜酸辣俱全,油而不腻。 4.卤 面 是漳州一带的风味名点。

原为端午节食品,现演变为日常大众小吃。它采用肉丝、笋丝、蛋丝、香菇、鱿鱼、黄花菜等配料,炒熟后,加猪骨汤煮开,放入适量味精、糖、盐和薯粉调成浓汤为卤料,再浇卤料于冲去面碱的面上,最后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扁鱼丝、芫荽等佐料,为摊头美味小吃。

5.深沪水丸 是晋江深沪名吃,名扬泉州一带。其形状有圆形、块状、鱼形几种。

系选用鳗鱼、嘉腊鱼等上等鱼,将鱼肉剁烂、和以薯粉制成,色泽雪白晶亮,具有下锅膨胀力强、质地坚韧、入口清爽等特点。加工方法不同于福州鱼丸(水丸个小实心,福州鱼丸个大有馅),另得其妙。

类似的小鱼丸在闽南各地均可尝到。 6.粉浆翁仔 厦门名产。

“粉浆”的方言为“米粞”。粉浆翁仔系用捣碎的米粉和水制成米粞,蒸熟后分成块状,调染民间传统颜料,捏成一些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即翁仔)及动植物等。

这些粉浆翁仔形象生动可爱,可玩可食,深受儿童欢迎。据说它是北方麦人在闽南的继承和发展。

7.五香卷 漳州地方名点。它采料精细,以半肥瘦猪肉条、葱碎、荸荠碎、虾皮等原料,配上五香粉、白糖、虾油,加薯粉和水搅成浆糊状,再用豆腐皮包卷成长4寸、直径1寸左右的圆条状,放入热油锅炸熟。

成品外酥内润,香味浓郁,鲜美可口。除小吃外,还可做宴席拼盘。

8.榜舍龟 永春特产。用糯米、绿豆、白糖等精心制作,形如龟。

中国人以龟为长寿的象征,闽南语以“老龟粽”形容处事老练之人。故永春人遇家人或亲朋50岁以上寿辰时,多以垫上竹叶蒸成的龟形米糕贺其长寿,并在糕面上镌龟甲图案或“寿”字,后衍用到婚喜、祭祖、敬神仪式上。

据说这一传统食品的创始人为孙榜,孙榜一好友及第取士后封他为贵人,闽南人称贵人作“舍人”,因此将孙榜所制的龟糕称为“榜舍龟”。 9.嫩 饼 也称“润饼菜”、煎饼,类似春卷。

为晋江、南安等地名点。它用面粉制成圆形薄皮,包上菜肴,卷成圆筒状而食。

馅用豆腐干、猪肉、红萝卜、花菜或切成丝的包菜、豆芽、粉丝、蚵煎等,分别炒熟,混装于盘内,食时在饼皮上涂上辣酱,撒上炒过的浒苔(一种海菜)、花生末等,包上各种菜肴即可食用。此饼来由有不同说法:一说为郑成功夫人所创;一说是当年遭元人洗劫的南人,清明扫墓时为寄托哀思做成此饼,以手捧食。

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明代金门人蔡复一夫人所创,蔡为官清廉,任云贵、湖广总督时,常忙得废寝忘食,蔡夫人遂以面饼裹菜,让丈夫一手执笔批阅公文,一手拿煎饼进食,工作、进食两不误。 10.烧肉粽:粽子各地都有,但闽南烧肉粽风味独特。

它用糯米淘浸加上猪油、酒、囟汁、酱油烧透之后,夹囟肉块、香菇、莲子、虾干,用竹叶包裹在猪骨汤中煨三小时,食时调蒜泥,囟汗、辣椒酱,入口不腻,甘美可口。 11.其 他 闽南地区其他糕点类名吃还有,厦门的庆兰馅饼、油葱粿、花生酥,泉州的绿豆糕,石狮的甜粿(即“石狮年糕”)、曾小鹏鸡蛋糕,永春的“粩粩花”百粬,漳州的碗粿,南靖的米香、卷仔粿,龙海的“双糕润”,诏安的山枣糕、鼓饼、桔饼及平和的枕头饼。

其中平和小溪一带的“枕头饼”,用面粉、冬瓜条、麦芽糖、柑皮、猪油、葱等制成,其状如枕,色赤红,质松酥,封建时代曾作为贡品进贡朝廷。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闽南其他名吃还有厦门的沙茶面,泉州的面线糊(惠安称“粉糊”),晋江安海的“捆蹄”,漳州的牛肉炒粿条、鐤旁锉等。 一定要采纳。

8.闽南的名小吃有哪些

闽南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改革。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多样,一般喜酸甜不喜辛辣,喜清淡不喜油腻。其品种繁多,式样新颖,造型美观、美味可口;且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风味独特。

1、地方风味小吃有: 蚵仔煎、鲜酥蚵串、鱼仔粥、蚝仔粥、鲎羹、包心鱼丸、鲜肉鱼丸、水丸汤、马鲛粳、网纱鱼卷、酥炸鱼条、捆蹄、面线糊、扁食、肉燕、烧芋果、芋包、鸡汤 伊面、干拌面、卤面、莲美豆干、糯米灌大肠、猪血尾口粳、苦菜大肠汤、虾皮番薯粉团、豆签、牛肉羹、豆花、石花糕等。其中蚵不仅营养丰富,且烹制的食品味道鲜美。闽南人有食粥的习惯,他们会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时令食物,调配 糯米制成粥。 土笋冻,是用一种生长在浅海滩涂里,像蚯蚓的软体动物熬成的胶状体,不仅美味,还能降火消炎,清凉解热。鲎羹是闽南特有的海产,鲎全身可食,风味特殊。

2、民间传统小吃有: 肉粽、粳粽、豆粽、五香卷、鸡卷、炸肉丸、嫩饼菜、桂花蟹、芋鸭、肉夹包、炒米粉、烧芋果、芋包、甜芋饼、菜果、水晶 菜头饼、腰子饼、肉饼、芥菜饭。其中肉粽以其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久远而享誉海内外。肉粽、粳粽、豆粽都是端午节的必备供品。

9.闽南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1、蚵仔煎 蚵仔煎,(闽南语读做ě-ā-jiān,普通话译作“海蛎煎”),起源于福建泉州,是闽南,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

2、深沪水丸 深沪水丸又名鱼丸,其形状有圆状的、块状的或鱼形的。它具有色泽雪的白晶亮、下锅膨胀力强、质地坚韧、入口鲜美细腻等特点。

系选用鳗鱼、“嘉腊”鱼等上等鱼肉剁碎捣烂,与地瓜粉一起搅合制成的。 3、土笋冻 土笋冻是起源于福建泉州,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

相传发明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 它含有胶质,主原料是一种蠕虫,属于星虫动物门,学名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身长二、三寸。

4、碗仔粿 碗仔粿俗名油葱粿,是福建翔安马巷传统的地方小吃。吃起来清凉爽口,亦甜亦咸,别具风味,吃的时候如果浇上一点调好的酱,味道会更加鲜美。

粿质不粘不结,软滑有弹性。 5、马蹄酥 马蹄酥,雅名“香饼”,是福建同安的著名传统小吃。

马蹄酥是由面粉揉合各种材料烘烤而成的酥饼,原为唐代的宫廷食品,后流传入民间,随着岁月流转,各个地方的马蹄酥也演变出不同的馅料,形状和名称。 6、润饼 润饼,是中国闽南地区,潮汕地区,及台湾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有春笋丝、胡萝卜丝、高丽菜(卷心菜、包菜)丝、韭黄、绿豆芽、香菇、酥海苔、猪肉腿、虾仁、蛋皮丝等。

7、枕头饼 枕头饼是福建漳州平和县南胜地方名点,属于茶料甜点。长条状外形,长约一寸八分,大小与小指头相近,形似枕头,故而得名,它新颖别致,小巧芳香,常被用来做赠品。

原来自福建漳州,是百姓逢年过节的必备茶点和馈赠远方亲友的特色礼品,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朝廷贡品。

10.闽南饮食文化

闽南菜的发展与传承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从泉州发源,流传到漳州、台湾、厦门等闽 闽南饮食

南文化圈中。泉州人下南洋后,由于交往的频繁,对外交流扩大,饮食文化的交流与磨合融会也更加密切,这样,闽南菜的风味不但影响漳、厦、潮汕、台海等地区还输出到广大东南亚地区。许多到东南亚旅游的人会惊讶地发现,吃的饭菜正是家乡的味道,街头的小吃摊也能吃到海蛎煎、花卷、肉粽。近年来,不少外来饮食不断进驻泉州,一些侨胞也回到故乡开起了饮食店,泉州人上街就能吃到地道的印尼菜、越南菜、缅甸菜、新加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