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赞美蝗虫诗句

赞美蝗虫诗句

1. 关于蝗虫的诗句

关于蝗虫的诗句 1.关于蚂蚱的诗词

1、《白雀群飞益高》——明代陈献章

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

译文:怎么能跟蚱蜢一样,在污泥中上下跳跃。

2、《春日闲居》——明代钱宰

草晴跳蚱蜢,花暖困狸狌。

译文:春暖花开,天气晴朗,蚱蜢在草地上跳跃,野猫在花下睡觉。

3、《比那莲山杂诗·山中即事》——近现代·汪精卫

小妹捉蚱蜢,荆棘创其指。

译文:小妹去捉蚱蜢,结果山野间的带刺小灌木使她手指受伤。

4、《早起》——宋代杨万里

霜中蚱蜢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

译文:在寒霜中的蚱蜢都快要冻死了,还紧紧抱着挂着霜的树梢不放。

5、《戏题常州草虫枕屏》——宋代杨万里

黄蜂作歌紫蝶舞,蜻蜓蚱蜢如风雨。

译文:黄蜂嗡嗡的叫着,紫色的蝴蝶给它伴舞,蜻蜓低飞蚱蜢跳预示着大雨到来。

2.描写“蚂蚱”的诗句有哪些

1、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明·陈献章《白雀群飞益高》

译文:怎么能跟蚱蜢一样,跳跃在淤泥中。

2、暗想田塍上,禾秋蚱蜢飞。——《六月二十日雨》宋代诗人方回

译文:心中想着在田埂之上,秋天收割水稻蚂蚱就飞出来。

3、霜中蚱蜢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早起》宋代诗人杨万里

译文:在冬天的霜雪中蚂蚱将要冻死了,但是还紧紧的抱着枝头不放手。

4、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 宋 · 苏轼《东坡八首其一》

译文:只听说田垄之中,蚱蜢多如风雨。

5、小妹捉蚱蜢,荆棘创其指。——《比那莲山杂诗·山中即事》近现代·汪精卫

译文:小妹去捉蚱蜢,结果山野间的带刺小灌木使她手指受伤。

6、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白雀群飞益高》明代陈献章

译文:怎么能跟蚱蜢一样,在污泥中上下跳跃。

3.关于蚱蜢的诗句

谁云解疗饥,如虎得蚱蜢。——明·李之世 羽甫兄采松花和茯苓作饼饵见贻诗以酬答

矫捷中流飞蚱蜢,峥嵘高峡锁风雷。——当代·陈永正 望江南 锡 其一 斯奋同游清远

草晴跳蚱蜢,花暖困狸狌。——元末明初·钱宰 春日闲居

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明·陈献章 白雀群飞益高

迹溷尘中犹蚱蜢,身居物外悟蜉蝣。——清末民国初·潘榕 望江梅 其二

草际跃过青蚱蜢,路旁蹲得老蟾蜍。——清末近现代初·高燮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

小妹捉蚱蜢,荆棘创其指。——近现代·汪精卫 比那莲山杂诗四首 其一 山中即事

噤口讶观吞蚱蜢,缩身未敢试槟榔。——当代·陈振家 山居杂咏六首 其四

身小蹦高怔蚱蜢,足多行笨笑蜈蚣。——当代·陈振家 看虫

草间红背籽蚱蜢,田埂手电照泥蛙。——当代·秦鸿 如玉歌

真个小舟如蚱蜢,难凭杯酒遣离悰。——当代·蔡淑萍 浣溪沙 其一

4.关于蝗虫的诗一首,并解释整首诗的含义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AA8。公厨十日不生烟, 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展开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AA8。公厨十日不生烟, 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自従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

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去年相従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

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那得睹。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评论|赞同02013-05-06 10:31lxylanhe|三级刘孝叔即刘述,湖州吴兴(今属浙江)人。

熙宁(1068-1077)初期任侍御史,弹劾王安石“轻易宪度”,出知江州,不久提举崇禧观。苏轼所谓“白简(弹劾官员的奏章)威犹凛,青山兴已多”(《刘孝叔会虎丘》)即指此事。

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赴密州任途中与刘孝叔等六人会于吴兴,著名词人张先作“六客词”,成为文坛佳话。1075年(熙宁八年)四月十一日苏轼作此诗,对王安石变法作了相当尖锐的讥刺,并抒发了自己在仕途上进退维谷之情。

这首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自首句到“吏能”句,是讥时,讥刺宋神宗,王安石对外开边,对内变法,本想富国强兵,结果事与愿违。

神宗即位不久,鉴于宋王朝同辽国和西夏的屈辱和约,有增强兵备,“鞭笞四夷”之意,先后对西夏和南方少数民族用兵,故此诗前八句首先讥刺开边。为了铸造铜制虎符,调发军队。

已“椎破(以椎击破)铜山”,大量采铜,可见征调军队之多,这是夸张的写法;但1074年(熙宁七年)九月置三十七将,皆给虎符,则史有明文记载;这一年八月遣内侍征调民车以备边,十一月又令军器监制造战车,“伐木作车轴”也是事实;取鼍(扬子鳄)皮以张战鼓,虽史无明文,但征集牛皮以供军用却与此相似。而这一切征调,谁也不敢怠慢,否则就有资斧(利斧)之诛。

苏轼并不反对抵抗辽国和西夏,他青年时代就表示要“与虏试周旋”(《和子由苦寒见寄》),就在写这首诗前不久还表示“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就能效一挥”(《祭常山回小猎》);但是,他反对“首开边隙”,反对为此而开矿、置将、伐木、取鼍,加重百姓负担,闹得鸡犬不宁。 “保甲”四句是讥刺新法的。

团,聚集。“团未遍”,指保甲法因遭到一些老百姓的抵制(有人为了不作保丁而截指断腕),还未完全组织起来。

“方田”指方田均税法,丈量土地,均定献税,引起民间诉讼纷纭。“手实”指手实法,令民自报土地财产,作为征税根据,“尺椽寸土,检括无余”(《宋史·吕惠卿传》),这就是“抉剔(搜求挑取)根株穷脉缕”的具体内容。

“诏书”二句是对第一部分的小结。这些诏书表现了宋神宗对民间疾苦有深厚的哀怜同情之心,但这些新法一个接一个地颁布,事目繁多,吏能浅薄,并未取得实效。

纪昀称这两句是“诗人之笔”,意思是说它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皇帝。但却深刻地揭示了宋神宗、王安石的主观愿望同客观效果的矛盾。

第二部分自“平生”句至“更望”句,是自嘲。1069年(熙宁二年),苏辙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罢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神宗问王安石:“苏轼如何,可使代辙否?”王安石不赞成,认为他们兄弟“学本流俗”。

“众里笙竽”,即《韩非子·内储说》所载滥竽充数一典的活用。《凤将雏》是汉代乐曲名。

第二部分的前四句是说:他早被王安石判为“学本流俗”,像滥竽充数一样,平庸得无可比拟(“比数”指相提并论);现在突然要他担任密州知州,作地方长官,独奏一曲,这就像要南郭先生单独吹竽一样,怎么吹得好呢?这是从主观上说的,接着又以“况”字领起,进一步讲客观上的困难:密州仍然旱灾、蝗灾不断,老百姓饿得以草木泥土充饥,作为知州的诗人自己也“斋厨索然,不堪其优,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过着“揽草木以诳口”的生活(《后杞菊斌》),更谈不上置酒宴、赏舞听歌了。“红裙踏筵舞”,是从韩愈《感春》“艳姬踏筵舞,清眸刺剑戟”句化出。

“故人”句至末句为诗的最后一部分,是答“故人”(刘孝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