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屋,一个地方历史的代名词,一个姓氏繁衍的发祥地。
相传,陈老屋坐山为眠牛形。牛头的地方有个山冈,山冈两边对称性各有一眼泉水,汪汪泉水经年不涸。大家习惯性称这一对泉眼为牛眼睛。数百年来,居住老屋的人吃的用的水均挑自这一对泉眼。而陈老屋就做在眠牛形的肚子的地方。更有传说,牛肚子的地方盖草屋,视为草在牛肚里,所以,祖上有几代人一住在草屋里。客观地说,这可能是当其时,与周边的生活习惯以及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展开《陆陈宗谱》《陆叶宗谱》这两套谱谍,在宗谱的历修序言中,可辨示出我五世祖永清公,约于明朝永乐年间,从陆河椒岭播迁杨泗方。又从五世祖至十二世祖先人安葬地点的记录档案里,可以明了永、延、宗、支、万、文、明、启这八代人主要聚居地是牛肚子的地方即陈老屋。详细记载如下:
五世永清公及朱妣胡妣葬眠牛形癸山丁向。
六世延良公及何妣葬钟形。
七世宗铭公及聂妣葬祖居下首竹林内(祠堂后背)乾山巽向。
八世支鹤公及徐妣葬享堂后辛山乙向。
九世万材公及李妣合葬祖居门首象形(捏颈垅)坤山艮向。
十世文景公及黎妣葬眠牛形癸山丁向。
以上记载多次出现“祖居”这一方位名词。因此,有理由相信,陆陈氏第十三世“愈”字辈兄弟十七人,在乾隆初年皆由杨泗方祖居陈老屋播迁陕西、湖北、河南、江西等省市以及本省本市范围内。
从干支纪年的记载中,可辨识二世祖至十一世祖皆为明朝臣民。也就是说,永清公至文景公以及明举、明亮、明立等先人为明朝人,且多聚居在陈老屋。以上叙述皆为直系祖宗,各字辈还有很多兄弟,此处从略。
明末清初乱世,族人顾及生存或投奔他乡,有几百年前失联的族人亦自不少。
综上所述,陈老屋乃陆陈氏播迁发祥之地。水有源而流长,木根深方叶茂。追思先祖永乐开基杨泗,诛茅盖顶,生生不息于老“祖居”吉祥之地500余年。这期间,欣逢乾隆时期大迁移之后,老“祖居”东头分居愈琼公后裔,西头分居愈瑄公后裔。几百年过去了,老“祖居”外人多称为“陈老屋”。老屋西头多级整齐的石坝上的苔藓和白硝告诉人们,这里悠悠人间烟火薰染。请看:屋后翠竹披肩,门前梯田弯弯如画,古道西通天柱,虎鼻尖东边隆围。兰花伸舌蜂蝶舞,剑毫生辉杯中翠。古月不老,老屋耸云。
正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2018年被潜山市住房和建设局、市文化委员会定名“陈老屋”为《潜山市传统建筑二级保护单位》。
新世纪新时序,城镇发展涤荡物我。人去楼空,老屋无胆,山乡寂寞,数百年的土胚砖经不住雨淋风透。近年每于祭祖之际,走近老屋,站立大门前仰望门楼,大家心里非常恐慌,再不修缮,数百年基业必将倾倒。
今有卫东、小雁牵头,于11月2日召开房众会议,确定具体方案,并择于11月5日兴工起手。这次修缮老屋,以原有东、西两头老住户为主体,捐资捐工。初步方案是拆换上堂厅后壁、西头从后壁至门楼、大门两侧墙壁。预计需要3.8万元。目前东、西两头老住户极积捐款,已凑2万元。如今一边兴工修缮,一边面向全族发出倡议:为了老陈家唯一的老屋保护,敬请大家不拘数额献上爱心,为老屋修缮,添砖加瓦!
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陈老屋这一古民居必将焕发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