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花和思念唯美诗句
关于花和思念唯美诗句 1.有关花和思念的诗句
一、关于思恋的古诗 1、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3、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关于梅花的诗 1、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陆游《梅花绝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萧纲《雪里觅梅花》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2.关于花的和美好回忆的唯美句子有哪些
1、其实无论哪块土地,都有痴情的钟情的人。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脚下的土地湿润,而我,怀着虔诚的心情,为他们祈祷当下的幸福。路很长,脚很冷,命很薄,放下吧,忘掉Ta,像忘记一朵花。
2、烟雨落断桥,青石碎。斟一杯天涯、一半花开,在风雨中潇洒。轻风过竹林,低声语。酌一杯牵挂,在青苔上开花。
3、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4、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5、蔷薇开出的花朵没有芬芳,想念一个人,怀念一段伤,不流泪,不说话。
6、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7、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10、春心莫***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1、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12、那些上演着繁华不肯谢幕的年华里开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13、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14、繁杂的经历在眼角镌刻深深的纹,我转身雕下一朵花。
15、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
3.唯美的思念诗句有哪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春心莫***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明知相思苦,偏要苦相思,欲要与君绝,岂料更相思。 明知相思苦,何必苦相思,几番细思后,还是相思好。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4.花寄相思的诗句
蔷薇妍媚繁艳,锦簇花团,明丽耀眼,作为玫瑰的姐妹花,蔷薇在我国自古就象征着男女恋情。宋代徐积《锦被堆》诗云“春风萧索为谁张,日暖仍熏百合香,遮处好将罗作帐,衬来堪用玉为床;风吹乱展文君宅,月下还铺宋玉墙;好向谢家池上种,绿波深处盖鸳鸯”。诗中紧扣蔷薇“锦被堆”之别名,其爱情寓意显而易见。
芍药 芍药丰盈娇艳,绰约多姿,香韵姿色不亚于牡丹,故号“草牡丹”,又有“花相”之美誉。《诗经·郑风》上就有“惟士与女,伊其相谑,增之以芍药”的记载。远在周代,男女交往,即以芍药相赠,作为结情之物。另外,古人离别时,也常馈赠芍药,以示惜别之情。
莲花 “览百卉之英茂, 无斯花之独灵清灵婉雅、亭亭玉立的荷花,亦有纯洁爱情的寓意。莲谐音“恋”或“怜”,藕则谐音“偶”,尤其是并蒂莲。并生于同一藕节,莲花并蒂,莲子同房,比喻夫妻恩爱,忠贞不渝。诗如“牵花怜并蒂,折藕爱连丝”,“雾露隐芙蓉,见莲(怜)不分明”。又如常伦的《采莲曲》“棹发千花动,风传一水香。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鸳鸯”,都在婉转含蓄的词句中,流露出脉脉深情,令人砰然心动。
桃花 《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句,是以桃花的娇艳来描摹少女的美貌。相传春秋时,被掳进宫中的息夫人终日沉默无语。后人建庙尊她为桃花夫人。唐诗人刘长卿曾作“寂寞应千岁,桃花想一枝”来颂赞她对爱情的专一。“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所包含的爱情故事,早已为人熟知。而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一剧,那化爱为血,又化血作花的传奇故事,更是可歌可泣、憾人心灵。
5.关于女人相思的唯美诗句
1、《相思》
[ 唐 ]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2、《长相思·折花枝》
[ 明 ] 俞彦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卮,开时人去时。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译文
折下美丽的花枝,不觉又怨恨起花技,原来打算花开时我们一起赏花***饮,谁知花开后情人一去不返不见踪影。
害怕相思折磨自己,相思之情却早愁人,到相思时却事无办法摆脱它,心中稍稍平静眉头又露几分。
3、《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 宋 ]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译文
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
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又燃尽。
4、《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 唐 ] 韦庄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译文
别后半年未收到你的信,思肠为你断作千百寸,每一寸都系结着万千的愁,每一个愁结都揪着我的心。相见的机会是那样难得,悔不该就那样轻易地离分,又是去年一样梨花白如雪,登楼看花更伤春。
相思的情只能在心中郁结,相思的话儿无处去诉说,愁过白天又愁烟云遮明月,愁到此时心情更凄恻。伤心的泪不停地流淌,把鲜红的袖口染成黑黄颜色。
5、《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 宋 ] 柳永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译文
记得初次相遇时的洞房情景,就只想应该永远在一起。谁知道短短的幽会欢好,竟会变成分离前的最后情爱,又恰好是在阑珊的暮春。对着满眼乱飘的柳絮,心里恐慌着这美好的春光将全部随他的离去而消释了。
一场情爱最终寂寞,又跟谁说呢?想起以前的海誓山盟,被轻易辜负了。早知道如此难受,后悔当初不把他留住。奈何他除了长得风流端正,更还有让人朝思暮想的地方。一天不想他就要皱千次眉了,更何况想他呢?
6.描写 花的唯美句子
1、貌似玫瑰,却不如玫瑰艳丽,但,只要有充足的阳光空气,月月都是它开花的季节。而不象玫瑰,只为夏天释放热情。
2、蔷薇的花儿虽没有玫瑰的艳丽,也没有玫瑰的丰韵,更没有玫瑰的高雅,但是一簇簇,一朵朵,一瓣瓣都是那样的淡雅,幽静,赏心悦目。蔷薇花儿散发的那种淡淡的清香,比玫瑰花的浓郁更令人沉醉,神往,深入心脾,久闻不厌。
3、是花,还是果?嘿,它是花,也是果。花中有果,果中有花。它是甘香果子的花样年华,亦是娇羞花儿的果意生活。
4、桃花点缀着爱情,爱情点缀着桃花,花开花落中,爱在步步向前。
5、花儿终会凋零;即便是木棉花,也终有凋落枯萎的时候。但是,我心中的木棉花,正在静静地怒放着,永远也不会凋谢。
6、桃花桃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知为何,今年的桃花,好似比那一年的桃花都美,都令人陶醉?哦,原来是因为爱情。我不再孤单,因为我的右手,一直被他牵着。
7、我和你携手并肩,踩着粉色的花瓣一路向前。看着漫天的桃花雨,我和你伴着凉寺的钟声,坐在凉亭中畅饮交谈。一壶花酿,一首琵琶曲,如花般的爱情也在不经意中悄然绽放。
8、一花一世界。总以为牡丹,生在一个华美的世界,开得张扬,甚至一季的花,便能开出一世的荣耀,让人只能远观,却走不进那份富丽堂皇。
9、黎明之前就把故事结束,仿佛一切还没有开始。短暂绽露笑靥,旋即离去,虽然苍白,却是真心献给守着黑夜等待它的人儿。
10、五月的暖风,吹醒了沉睡的花蕾,吹开了花儿无数。院墙上的蔷薇也在这个温润的季节里,带着“爱情和爱的思念”的花语,盛开了。()一墙姹紫嫣红的色彩,代表了五彩缤纷的心情,怒放了久违的爱的思念,让平静的心湖荡起层层的涟漪。
11、总是风风火火开满枝桠间,红得那样决绝,不要叶子的陪伴。可不是它骄傲、轻狂,这是一种美的极致。想尽显张扬个性,所需的不止勇气,还要智慧。
12、冉冉初夏时,蔷薇花又开,开在了栅栏上,美丽了篱笆墙。远远望着它,数不清的枝条,密匝匝的花,闻着蔷薇悠悠香,把爱的思念变浓。
13、蒲公英是花吗?是。也许不是!它是快乐的种子,随着轻风,一路向前,风儿把它带到哪里,那儿就是它安家的所在。
7.关于樱花思念的诗句有哪些
三四句,则由故国之思转入身世之感。芒鞋破钵是点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双草鞋、一个破钵,走千村、求万户地讨生活。“踏过樱花第几桥?”究竟走过了多少桥梁道路,记不清了。当然,诗人未必如此凄惨,以至于要化缘乞讨。这两句只是极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钵”与漫天樱花之间又是何其的不相称!一片绚烂美丽的背景里,走来的便是这样一个地老天荒无人识的行脚僧。背景的绚烂,将主人公的潦倒反衬得异样的显目。
“踏过樱花第几桥?”又似从小山词中来。小山《鹧鸪天》词云:“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杨花”换成了“樱花”,不变的是梦境和诗情。几百年前的词人小晏,是个多愁多病多情种;几百年后的诗人苏曼殊,亦复如是。小晏《临江仙》词又云:“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诗人总是敏感于飞雨落花交织成的梦境,该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来一个芒鞋破钵的诗僧,正是梦幻一般的意境呀!
樱花是极美丽绚烂的一种花,但花期却太短暂,不消半个月的时间,便在风雨中凋零了。我们震惊于她的绚烂,痛心于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极至,却不能永驻,一如我们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飞雨落花的梦境,美丽,然而短暂。短得触目惊心。以至于让我们怀疑她的存在,以为她只是梦境,不曾真实。为我们留下这美丽篇章的诗人,也只在人间度过三十五个春秋,便在贫病之中永远的走了。曼殊是诗人中的诗人,他用诗篇来抒写生命,亦用生命来诠释诗篇。诗人的诗篇与生命,相互应证。
记得曾问朋友:樱花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朋友回答:繁花如梦缀浮生。真是感动极了。 三百年来的诗人,最爱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爱是此篇。此篇于曼殊而言,正如《锦瑟》之于义山——都是压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诗易解,四句不过是两层意思:前二句写思乡之情,后二句写身世之感。而故国之思与飘零之感,又浑然交织,全无半点隔断。
起首一句,七个字是三种意象:春雨;楼头;尺八箫。三种意象,简简单单的陈列,譬如三面墙,围起一个空间,留给人无限的想象。这三种意象乃是最好的诗料——春雨朦胧,不知是谁家的楼头,吹起了一片箫声。春雨易让人惆怅,箫声入耳,撩拨起的便是无边的乡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一句,诗人便说起乡愁。当时,诗人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箫,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这两样都是对处境的点明。日本的箫,在式样上与中国的不尽相同,但一样是作诗的好材料。箫与笛,在中国诗歌里有着神奇的魔力,它们是乡愁的催生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云:“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曼殊写此篇的时候,潜意识里或许受他们的影响。由箫声而及乡愁,是旧诗常见的模式,但本篇并不因此减色。玫瑰和玫瑰总是相类,我们并不因此减少一分爱。
关于“春雨”、“尺八箫”和“浙江潮”,尚有几句可以交代。《燕子龛随笔》(二九则)云:“日本尺八,状类中土洞箫,闻传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阴深凄惘。余《春雨》绝句云:……”。相传,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箫。曼殊流宕异国,心境近于乞食之僧。乞食箫中,最凄惘者,莫过于《春雨》一曲,故曼殊于此曲最是萦怀。“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宁解作实景。若于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则神色顿减。读此诗,当知《春雨》是何种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断鸿零雁记》(第二十章)云:“……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购僧衣一着易之,萧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圣湖之美,今应顺道酬吾夙愿也。既至西子湖边,盈眸寂乐,迥绝尘寰。余复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数事,投灵隐寺,即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处也。”“浙江潮”,即自宋之问诗中来。《断鸿零雁记》是曼殊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写于日本归来之后。武林是自古灵秀地,更兼有宋之问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异国归来,第一站便奔此地。《断鸿零雁记》是记已归之事,《春雨》诗则写未归之思。总而言之,“浙江潮”于曼殊而言,是梦绕魂牵的埋骨地。“归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钱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征。故“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壮语,“归看浙江潮”亦是壮语。全诗之悲,不掩此句之壮;此句之壮,更增全诗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