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关于清明节的诗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苏轼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轼清明节的诗句1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
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
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的透彻与清明。
注释:
①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②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③雪:这里指梨花。
《东栏梨花》赏析:
苏东坡最为得心应手且作得最好的诗体,自然是七言古诗,然而苏轼另有一绝,在宋朝诗坛堪称独步的,那就是七言绝句。比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七古,这些清新绝俗的小品诗或许更有它令人喜爱的特色。
苏东坡的七绝纯粹是性灵的流露、天才的横溢,不假修饰,不用典故,几乎全是白话的作品,这些全是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伟岸的心灵在闲暇时偶发的,对人生明澈观照。有的如晶莹浑圆的明珠,有的如清晨,有的如朝露,有的如儿童的嬉笑。总之这些作品是读者一读就会喜欢的而且百读不厌的。《东栏梨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
《东栏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写得出这样的诗,但古今以来却只有这一首写梨花的诗篇,传诵千古,至今仍脍炙人口。至于原因,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实在不容易,只觉得他所描写的景物很美,又很亲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柳絮飘飞,梨花亦开遍了一城的雪白。这里更加强调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万紫千红,花团锦簇,如锦绣般的大地——但是这里单只描写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衬),更着眼于自己家门口东栏边的一株梨花——它愈开得热闹,愈引人惆怅——到这里,此诗的获烈特色完全显现出来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强烈的白色这引起人***鸣的主要关键所在,任何人面对如此一幅画面,也会为之动容:
东坡此诗似伤春而实未伤春,一点也没有颓废衰飒的调子,只是纯美地欣赏与人生哲理地透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清明时节,草熏风暖,梨花如雪,已是暮春繁华过眼即空,但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几度清明?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吗?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更增添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须得细细品味,不过,有时没必要字斟句酌的理解诗句,意境更重要。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苏轼清明节的诗句2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6)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8)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9)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10)顾:看。
(11)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达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的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写这首词时,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密州时所作。当时苏轼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苍老,这时思念起自己甘苦与***的结发夫妻很自然的。当年作者十九岁就同郡的王弗结婚后离开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爱、相敬如宾,谁料十年后王弗亡故,葬于家乡四川的祖莹。生者与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有了这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奈。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生死相约阴阳隔绝,却不能忘怀。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他表达出人们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更能显示出生死不渝的爱情。后面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承接着前面的生死两茫茫,更显得凄苦哀凉与无奈。好象让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个孤坟,和秋风瑟瑟乌啼满天的凄凉景色。
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想这即便是再见到自己的先妻,象他这样的老态龙钟,落魄失意妻子也不会认出自己来的。话锋转到作者幽幽的梦中,在故乡乡的家中,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的。相互面对却不知到要说什么,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是对现实的一种感叹,只有着明月夜和短松冈是真实存在的,是年年岁岁的哀思与凭吊。
拓展:清明节的诗句
1、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张镃《寒食》
2、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彦《兰陵王·柳》
3、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张镃《寒食》
4、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
5、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6、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7、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8、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9、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10、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郑刚中《寒食》
11、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2、把紫府清都作一家。——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3、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4、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15、落花夜雨辞寒食。——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16、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7、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8、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9、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20、移来古寺种朱门。——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1、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2、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3、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4、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温庭筠《寒食日作》
25、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6、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7、报扫荡、狐嗥兔舞。——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28、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9、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30、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1、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2、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吴文英《花心动·柳》
33、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3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35、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6、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37、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8、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9、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40、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