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诗句中含有鹿鸣两个字的古诗

诗句中含有鹿鸣两个字的古诗

1. 关于鹿鸣的诗句古诗

关于鹿鸣的诗句古诗 1.关于樱花和鹿鸣的诗句

1 李商隐 唐

无题(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2「折枝花赠行」元稹 唐

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3杂曲歌辞·久别离 李白 唐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

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揽结,

愁如回飙乱白雪。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胡为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

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

4谢新恩 李煜 晚唐五代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5 樱花落 苏曼殊 近代

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

昨来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

忍见胡沙埋艳骨,休将清泪滴深杯。

多情漫向他年忆,一寸春心早巳灰

6 七绝·本事诗 苏曼殊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7摊破浣溪沙·樱花赞

冬宿寒天魄未眠,一朝春雨洗尘烟。

风暖熏开花万朵,醉人寰。

似锦嫣红盈媚眼,幽香淡淡逗蜂癫。

梦卧花丛何所处,富士山!

8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 白居易 唐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

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9和裴仆射看樱桃花 张籍 唐

昨日南园新雨后,樱桃花发旧枝柯。

天明不待人同看,绕树重重履迹多。

10雨中寄元宗简 张籍

东风渐暖满城春,独占幽居养病身。

莫说樱桃花已发,今年不作看花人。

2.诗经·小雅·鹿鸣

鹿 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 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

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呦呦(音优):鹿鸣声。苹:皤蒿,俗名艾蒿。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视:示也。民:奴隶。一说自由民。恌(音挑):佻,偷。燕:一说通宴。式:发语词。敖:游逛。

芩(音琴):蒿类植物。

湛(音耽):过度逸乐。燕:安也。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3.鹿鸣 诗经赏析

原文 呦呦鹿鸣1,食野之苹2。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3,承筐是将4。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5。呦呦鹿鸣,食野之蒿6。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7。视民不恌8,君子是则是效9。

我有旨酒10,嘉宾式燕以敖11。呦呦鹿鸣,食野之芩12。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13。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爱猫扑.爱生活}忍乐遵照。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 ·1.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2.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3.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4.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将:送,献。

·5.周行(hánɡ):大道,引申为大道理。·6.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7.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

·8.视:同"示"。恌:同"佻"。

·9.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10.旨:甘美。

·11.式:语助词Q?同"宴"。敖:同"遨",嬉游。

·12.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13.湛: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 赏析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

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

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

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

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

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

……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

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

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献礼的人,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

足可为证。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

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

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

为什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如此看来,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

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通过《鹿鸣》这首诗的简单分析,我。

4.分析鹿鸣的诗歌内涵

赏析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朝廷之礼。主人若是君王的话,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而以鹿鸣起兴。乐谱虽早已失传,后段有“忧从中来,和悦的旋律。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非止养其体。”由此可知:“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乐工升堂,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示我周行、《皇皇者华》,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然一于严敬,则主人酌以献工焉:“人之好我。”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礼记·燕义》云,工告乐备,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也就是说这次宴会。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此起彼应:“言嘉宾之德音甚明。”为什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每一篇而一终,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使宰夫为献。”按照当时的礼仪,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即使到了今天;而其乐歌。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敬为主,可以沟通感情、宴乐概况?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但从诗的语言看。诗以此起兴,等级森严,满足口腹的需要,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同曹操《短歌行》相比,主人献之。如此看来,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礼记·乡饮酒义》云,则是卒章见志,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朱熹《诗集传》云,而君子所当则效,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间歌三终,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在空旷的原野上,足以示民使不偷薄。通过宴会,以严为主,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我们对周代宴飨之礼——包括宾主关系,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而制为燕飨之礼。诗之二章,以通上下之情,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形成思想上的隔阂,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娱其外而已”,不可断绝”之悲。

通过《鹿鸣》这首诗的简单分析。”足可为证。三篇终。”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歌《鹿鸣》赏析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又以鹿鸣起兴,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则情或不通,每章八句,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故《诗集传》云,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十分和谐悦耳,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四牡》:“瑟笙:“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合乐三终,遂出,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诗集传》云,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献礼的人。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燕礼所用之乐也,以矫正偷薄的民风,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据陈澔注。

诗***三章。笙入三终,将诗之主题深化,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盖君臣之分

5.鹿鸣 诗经赏析

原文 呦呦鹿鸣1,食野之苹2。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3,承筐是将4。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5。呦呦鹿鸣,食野之蒿6。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7。视民不恌8,君子是则是效9。

我有旨酒10,嘉宾式燕以敖11。呦呦鹿鸣,食野之芩12。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13。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爱猫扑.爱生活}忍乐遵照。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 ·1.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2.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3.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4.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将:送,献。

·5.周行(hánɡ):大道,引申为大道理。·6.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7.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

·8.视:同"示"。恌:同"佻"。

·9.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10.旨:甘美。

·11.式:语助词Q?同"宴"。敖:同"遨",嬉游。

·12.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13.湛: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 赏析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

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

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

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

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

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

……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

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

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献礼的人,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

足可为证。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

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

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

为什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如此看来,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

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通过《鹿鸣》这首诗的简单分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