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李使君
唐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文翁:文翁(前156~前101) ,名党,字仲翁,庐江舒人,西汉循吏。被誉为教育史上一颗明星。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为了纪念文翁,庐江县建乡贤祠(移建后易名忠义祠),首立文翁崇祀,以启后贤。
诗人想象了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林的壮丽景象以及风俗和民情,勉励友人在梓州创造业绩,超过先贤。诗人能选取最能表现蜀地特色的景物,运用夸张手法加以描写,气象壮观开阔。全诗无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前半首尤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之所以选用这个典故,是为了鼓励友人开创一番事业,做出一番成绩,也间接反映了诗人当时的拳拳报国之心。
文翁从教育工作入手,来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他的得力措施之一就是派有培养前途的低级官员到京城西安学习,他为了解决这批学生的费用 (包括生活费和给老师的报酬)不惜减少行政开支。大概可以肯定那时政府并没有专项教育经费,即使有也不够用。学生学了几年回到四川,择优提拔为高级官员,"官有至郡守刺史者"。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苗子派往京城学习,如此培养人才,恐怕是从文翁开始的。在此以前官员是举荐的,科举考试制度是隋以后才有的。
文翁第二个得力措施,是在成都大办"学宫",并加强对学校的领导,招选所属各县弟子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