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围炉煮茶的诗句如下: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煎茶要用流动的活水煮茶要用有焰的炭火,自己要亲自到江边的钓石处取水煎茶。明月倒映在河水中,用瓢去舀水,好似将月亮也舀出,之后再用小勺分装装入小瓶。煮茶时茶沫就如同雪白的乳花一样在碗中翻腾,倒出去的时候,又想松林里狂风在怒吼。这样清澈纯美的茶也喝不上几碗,能听的城里长长短短的打更声。
资料拓展
这首诗作于公元1100年,那时作者刚被贬到儋州,这首诗就写于那年的春天。很明显,这是一首写关于茶的七律,在诗文中,作者详细地写出了从取水到饮茶的全过程。在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容的人生态度,对当时的心情倒是描写的极为含蓄。
在第一句中,作者说煮茶时最好要用活水以及猛火。唐朝人在煮茶的时候,一直就有用缓火炙,活火烹的说法,缓火指的就是微火,而活火指的就是猛火。而且因为要用到活水,所以作者就只好自己亲自去江边去取水。
在第二句中他提着水桶,拿着水瓢,到江边的钓鱼石上去取江中的清水。那个时候正是夜晚,天上还倒映着一轮明日,而月亮的影子却落在了河水之上。紧接着在第三句中作者就描写了他取水的情况,那时他用瓢舀着河中的水,就像把天上的月亮也舀进去一样。
在第四句中,作者写到他再次将水舀到了监察用的陶瓶里,我们知道其实这是煎茶的准备动作,作者将这个过程描写的极为细致,很形象,让人感觉很有韵味。而在第五句中,作者则写了煎茶时的样子,当茶水煮开时,雪白的茶沫就飘上来了。
据一些懂茶的人说,当茶被煮好后,翻出的是雪白的沫子,那么这就说明所煎的是好茶。而在第六句中,作者则详细写了斟茶时的样子,在他将茶水倒入茶碗的过程中发出了松林一样的声音,在作者这里是用了一种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差生,虽然夸张,但是却十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