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道德经关于教育的诗句

道德经关于教育的诗句

1.关于教养的古诗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2.老子关于学习的名言有哪些

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释义:人生在世能够学问成就,或修道成就,就要有两种能力:“提得起”是做学问要“为学日益”;“放得下”是修道要“为道日损”,一切放下。但是普通一个人,能够具备这两种能力,两种智慧,两种勇气,所谓智勇双全,就太难了。

2、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释义:不尊重老师,不借鉴得失,自以为聪明,其实却是已经迷失了自己,这就是奥妙要诀啊。

3、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出处:《道德经》

释义:与文化学问断绝,才能免于忧患。应诺与斥阿,都是一种声音,起初只有恭慢之分,能有多少差别?

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出处:《道德经·不出户,知天下》

释义: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出处:《老子·五十六章》

释义:知者不言,知道万物变化无穷无常的人,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质,故而不言。言者不知,能描述出来的道理的人,还是没有了解大道之变化无穷的本质。

3.老子名言关于学习的

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春秋 老子 《道德经》

白话译文: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春秋 老子 《道德经》

白话译文:

按道行事的人,他们每天都在认识自身那些潜意识中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减损并改正那些的错误言行,剔除自身的错误意识等等。

就这样减损再减损,以至于自己无意去做作的按道行事。那么他们就已经把道融入到他们的思维以及行为模式中去了,所以他们的内心与举止协调统一,非常自然。他们虽然无意按道的言行举止标准去行事,可是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却没有不按道行事的。

3、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春秋 老子 《道德经》

白话译文: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春秋 老子 《道德经》

白话译文: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春秋 老子 《道德经》

白话译文: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

4.老子名言关于学习的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知道事情的始终,不必亲眼去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必亲自去做就能让事情成功)–––––––文人总爱故弄玄虚,神秘其事。其实,老子是通过广征博览、接收分析大量的信息而知天下、见天道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西方人是为学,探讨大自然,所以知识天天增加;中国人是为道,提高“境界”、“修养”,所以知识天天减少。少之又少(损之又损),所以落后。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

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

孩;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

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

人,而贵食母。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

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

病,是以不病

5.请问老子或孔子说过哪些关于文化教育的名言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

学习态度:1.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方 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交 友: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礼之用,和为贵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敬鬼神而远之

6.论语中有关之学与教育方面的警句八则,论语中有关修身养性及处世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根源游学罗浮山养身之行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