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学术思潮以及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的审美追求,带来了诗歌的变化.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
这一时期的文学除文人诗外,还有南北朝乐府民歌,辞赋,小说、文论等.魏晋南北朝也是文的重要发展阶段.儒学丧失独尊的地位,渐次衰微,玄学及佛教、道教从兴起走向兴盛,都对人们的思想和文学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学创作不仅逐渐摆脱大量引经据典的陋习,重视作家情感的自由抒发,而且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有多方面的探索.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辞赋、骈文与散文三种形式.散文较之两汉散文,有着明显的变化,一变板滞凝重的面目而为清峻、通脱;辞赋创作也呈现出新的格局,抒情小赋的出现,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受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的风气的影响,骈文出现并走向成熟.
前期的魏晋南北朝主要以三曹氏父子(曹操曹植曹丕)的建安文学为代表,其风格为沉郁顿挫,有为国效忠的豪迈激昂,后面的南北朝则以民歌为主,表现多为男女之情,表现得清丽婉转。
(以)南朝民歌在内容上有一个***同的特点,就是几乎全是情歌。
这些情歌十之七八出自女子之口,且有妓女婢妾之作。有些还有色情成分和浓厚的脂粉气。所以如此,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它们绝大多数不来自农村,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的“都市之歌”;其二,它们被统治者采集,不是为了“观风俗,知厚薄”,而是为了满足其纵情声色的需要;其三,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充裕的经济条件,为青年男女、商贾船户、倡优妓女以及一般市民的怀春提供了可能。
现存的吴声歌中,以《子夜歌》42首、《子夜四时歌》75首、《华山畿》25首和《读曲歌》89首最为重要。有的写对爱情的渴望,如《子夜歌》(始欲识郎时);有的写既得爱情的欢乐,如《读夜曲》(打杀长鸣鸡);有的写相思之苦,如《子夜四时歌·冬歌》(寒鸟依高枝);有的写坚贞不渝的爱情,如《子夜四时歌·冬歌》(渊冰厚三尺)、《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有的写对负心男子的怨恨,如《子夜歌》(常虑有贰意);有的写婚姻不自由的苦闷,如《读夜曲》(非欢独慊慊)。这些诗篇,语言浅近清新,感情真挚细腻,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真实地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西曲歌,大都写水边船上商贾和商妇的离情别绪。有不少是与劳动相关的爱情诗,在情调上与吴声歌的闺阁气息不同,风格也为开朗明快。如《石城乐》(布帆百余幅)、《莫愁乐》(闻欢下扬州)、《那呵滩》(闻欢下扬州)与(篙折当更觅)、《拔蒲》(青蒲衔紫茸)与(朝发桂兰渚)等,或自述、或对唱,或直率、或含蓄,或天真、或哀婉,都极富生活气息。
神弦曲,是民间弦歌以娱神的祭歌,具有人神恋爱的特色。有的写男神的美貌,表现为“女悦男鬼”,如《白石郎曲》(积石如玉);有的写女神的私生活,表现“男悦女鬼”,如《青溪小姑》等.
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体裁多样,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其二,语言通俗、质朴、刚健;其三,表情率真,风格粗犷、豪放,与南朝民歌形成鲜明对照。北歌所独具的艺术特色,思想内容广泛深刻都为南朝民歌所不及。
当时对中原的节日描写不多,几乎没什么春节作品,文学把握的就是主要脉络,除非是专题研究,按道理不会有人专门让人找这类不是主流的作品,一是作品少;二是现实意义不大,不具有学术价值,是谁让楼主做这么没有意义的作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