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静坐佛前,又见莲花开……

静坐佛前,又见莲花开……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心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安之若素,但愿余生随遇而安;

花开见佛,明心见性

莲花,又称荷花,

它是佛国净土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表现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

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佛国净土的圣贤都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净庄严;在寺庙里,佛、菩萨的神像也离不开莲花,不是高踞莲花座上,就是手持莲花,注目凝思。

佛祖钟情于莲花是由于古印度很早就有爱莲的风气,当时人们苦于国土气候炎热,对春夏之际开放的莲花,尤其感觉惬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从初创时起,就注重顺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莲花就常在佛经之中屡屡引喻,就连世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也是以莲为伴。

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

《无量寿轨》说:“是菩萨(观音菩萨)作是思维,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觉悟莲花,清净世界不染烦恼。”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莲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佛教认为,人间烦恼多于恒河沙数,迷失自我如同陈淤积垢,有志者应该努力修行,净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追求到达清净无碍的境界。

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信佛之人,必深爱莲花,心若莲花开,花开见佛祖。

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

荷花,别名菡萏、水芙蓉。

自古以来,荷花都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咏荷之佳作历代皆有,上至《诗经》、《楚辞》,下至近当代诗人都有描写荷花的诗句,从脍炙人口的“濯清涟而不妖”,到比较晦涩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广泛的象征含义让关于荷花的诗词有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月色朦胧,影中有形,水中有影,一朵莲静观天宇,远离尘嚣,是星沉荷池的古典;

入泥三分,出水三分,只把临水的姿势,淡泊成纯洁的写意,粉红,嫩白,一束寄香,淡淡的一笔,从诗词的意境中片片逸出。

“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

莲花是佛前的青莲,任由红尘万丈,我自纤尘不染,诸邪不侵,只静看清水一脉脉地划过如烟岁月,只愿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沉静的眼,平和的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是坚贞纯洁、高尚正直的人格象征,被称作“花之君子”,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洁净清明,将莲花的品质和诗意浓缩成亘古的美丽,舒展开那份绝世的柔美。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莲花是绿裙与绿叶的相融合,红脸蛋与红荷花相映衬,仿佛荷花与美人,已经合二为一。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龟游莲叶上”似乎比“鱼戏莲叶间”,更呆萌有趣,再加上芦花丛中绰约鸟影与啾啾鸟鸣,仿佛听到了荷叶深处的采莲少女悠扬的歌声,美妙绝伦的画面引人入胜。

仓央嘉措说:

我伸不出抚摸天空的双手,

那么便让我足踏莲花,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回归深海或者没入尘沙。

我可以微笑着告诉佛祖,

告诉你——

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徜徉在莲花的诗意中,净手焚香,端坐案前,腾空心中所有的欲望,满目水泽,一缕轻烟萦绕眉眼,一抹清风卷帘佛过,一池荷香推窗而进,诗词就是荷花,荷花就是生活。

以简素笔墨感化于世间人心,以素心遍种莲花于俗世围屏

闭眼中是禅音袅袅的梵唱,心若止水,不喜不悲;

开阖处心中的莲花已然盛开,佛在心中,明心见性。

有时候,我们都需要给自己的灵魂一个修行的仪式,因为在这浮躁的生活中,我们已经丢掉了太多的仪式,包括善良的仪式,愿每一个善良的你,都是佛前的一朵莲花,点亮那盏叫初心本善的长明灯,然后郑重地许下一个善良的心愿,祈愿我佛能以慈悲之心,督促我们都做一个善良的人。

《千叶佛莲》

莲叶婉言 阿弥陀佛

四维虚空 佛光照远

不生不灭 刹那间

明灯一盏 佛光温暖

自修自在 千叶佛莲

佛莲盛佛莲 千叶托佛莲

五树六花繁 荷心紧相连